就算今日栽了,也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谁敢保证这俩货不报复?

    所以从朱高炽决定三司会审的时候,除了陈瑛,大理寺卿薛岩和刑部尚书郑赐,两人心里都非常的不得劲。

    总感觉被大殿下给坑了。

    然而有什么办法。

    审吧。

    在庄严而威武的仪式之后,陈瑛率先发难,狠狠的拍了一下惊堂木,喝道“堂下何人,所犯何罪,速速报来。”

    气势拿捏得很足。

    黄昏却有点走神,他在看陈瑛手中的那块惊堂木。

    这就是块惊堂木。

    类似法官手中的法槌。

    据记载,惊堂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唐代之前,“惊堂木”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而已,唐太宗时期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有虎,有狮,不一而足。

    武周永昌年间,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象征意。

    宋代为卧龙,张牙舞爪。元代刻三爪或四爪龙形。

    明代龙形略有变化,嘴凸头大,颈粗身肥,刻有五爪,且头上有角。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又将惊堂木上的龙形加以统一修改,使之嘴缩身瘦,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

    惊堂木因使用人的级别不同,名称也不一样,帝王使用的称为“镇山河”,又名龙胆,一拍四海皆震,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后使用的称为“凤霞”,意为母仪天下,霞光满天;宰相的名为“佐朝纲”,又名运筹,意为一人之下,福佐朝纲;元帅将军的名为“惊虎胆”,又名虎威,意为统领三军,以振军威,县官的嘛就叫惊堂或惊堂木,震人心魂。

    据说和尚道士和郎中也有,分别名为戒规、镇坛、审慎或慎沉

    所以民间又有俗语天下惊堂木八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

    。

章节目录

大明王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时秋风悲画扇并收藏大明王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