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亲自给杜娘上课

    ……………………………………

    北宫伯玉等人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进攻三辅之地。刘宏一看,怎么着,还想去我们家祖坟瞅瞅?慌忙下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督镇长安,征讨叛逆。但是北宫伯玉这帮人都是骑着马来的,实力远非黄巾可比,黄甫嵩能死守长安就不错了,哪还有能力平乱啊?于是,从三月到七月,叛军不仅没被平定,实力反而进一步扩大,拥众十余万,天下震动。

    当初征讨张角的时候,黄甫嵩路过邺城,看到赵忠建造的祖宅逾制,就上书朝廷,结果把人家赵忠的老窝给没收了。除此之外,张让还曾因为平定黄巾,论功行赏的事,私下向皇甫嵩索贿五千万钱,他也没给。

    现在可好,张让、赵忠合伙给黄甫嵩下绊、挖坑,说他久战不胜,没有功绩,还白白浪费了大批军用物资。于是,刘宏便召皇甫嵩回洛阳,收了他的左车骑将军的印信绶带,并消封邑六千户。

    八月,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率军征讨北宫伯玉,并任命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起归张温指挥。可是早在六月的时候,刘宏就以讨伐张角有功的名义,封张让、赵忠等十二个“木有小丁丁”的人为列侯了。

    …………

    棉花这几年已经在北邙山里扎下了根,尽管棉地不多,产量有限,但是种植技术日趋成熟。起初采下的大部分棉花都被当作被絮填充,起码先有厚实的被子让小娃们盖着,冬天睡觉,不至于半夜冻醒。

    利用棉花纺纱织布,也要有一个研究过程。棉纤维与麻纤维不同,工艺流程也不同,比如麻纤维纺纱首先要脱胶,而棉纤维……起码得先把棉籽摘出来吧?最初棉籽还真就是用手一个一个摘的,工匠农家们有老婆的出老婆,没老婆的出老妈。刘汉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就给马均下达一个任务,要他和他的团队专门研究一种脱棉籽的机器。

    因为有师傅所传的三件宝,更有那句名言“这是一个滚蛋的世界”,现在马均凡事都“滚”着想,不管啥东西,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它转起来。

    棉絮软,棉籽硬;棉絮能压扁,棉籽压不扁。

    起先马均想着,用擀面杖一样的东西,把棉籽擀出来,于是就做了一个“案板”,上边加一个滚轴,但是不行,“案板”不会动,擀棉籽特别费力,而且总是卡死滚轴。

    然后马均又做了两个滚轴,紧挨着,想着把棉絮挤过去,把棉籽挤出来,但是两个滚轴各转各的,还是同向转动,一个倒是想把棉絮挤进去,可另外一个又给推了出来。

    好吧,再改。

    于是两个滚轴咬上齿轮,转动一个带动另一个,成为反向转动,一起使劲往中间转,当第一朵棉花被挤进去,而棉籽真的留在外面的时候,马均已经可以交差。

    但是马均还嫌不过瘾,方向终于找对了,思路也大为开阔起来,于是大轮带小轮,手摇加踏板。还特意加装了“送棉槽”,比照滚轴的宽度,能够直接将棉花送进滚轴“嘴里”,槽头有漏眼,能将吐出的棉籽漏下去。等刘汉少去检验的时候,只见一个人踩着踏板,前后摇摆,另一个人在送棉槽处负责送棉,由左至右,一朵朵棉花排进去,一刻不停。

    刘汉少并不知道历史上的轧棉机器是如何演变的,但是眼前这一个,应该能称之为“轧棉机”了。马均一边给刘汉少做介绍,一边还无不遗憾地说,人力有限,要不然他还能让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并且还说要试验跷跷板式,两个人同时带两台机器,比一个人带一台机器省劲……这娃也太狠了,大轮带小轮,滚轴都“嗖嗖”的,要是送棉的人不小心把手伸进去,估计都能出工伤。

    机械的材料与动力,已经成为阻碍马均发展的瓶颈,但是这些也不是刘汉少说句话就能改变的,慢慢来吧。看着马均的研究记录,从构思设想、失败总结,到成功经验、设计图纸,再到部件尺寸,使用方法,一切都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这些无疑都是最宝贵的资料,甚至直接可以说成“财富”,因为它们将会被传承、发展下去。刘汉少很欣慰。括弧,这话刘汉少自己听着都觉得有点扯,但是真的很欣慰。

    工匠农家的老婆、老妈们遭遇了平生第一次集体失业,再也不用手摘棉花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纺纱问题。纺锤与手摇纺车此时已经普及,但是刘汉少对它们的效率不满意,于是又给马均和他的团队下达新任务,研制新型高效的纺纱机。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纺纱机”的名字,刘汉少还是听说过的,可惜他不知道那个东西具体怎么玩,好像就是把纱锭竖着放了?于是把这个“窍门”也告诉马均,至于对他是否有帮助,就不关刘汉少的事了。

    这也充分暴露出刘汉少前生学渣小混混的真实面目,否则他就该知道南宋末年,有个叫黄道婆的女人,对纺织机械大力革新并取得丰硕成果。就连马均所制的轧棉机也与她发明的如出一辙,而自己现在正引着马均走上了一条黄道婆之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汉大忽悠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郑端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郑端木并收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