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地凑到了荀彧身边,直到确定那股浓香是荀彧身上发出来的,急忙掩鼻后撤,一脸嫌弃地说:“你娃掉香粉堆里了,咋整的这么大味儿呢?”

    话说汉末那会儿,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以为赵云好穿白衣就算臭美了?描眉画眼,涂香抹粉的男人多了去了,小霸王孙策不就是因为脸蛋儿上中了一箭,嫌自己不“美腻”了,活活被气死了么。荀彧小模样不赖,也喜欢捯饬自己,还特别好熏香,久而久之,身上总带着那么一股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这就是“荀令留香”的典故!

    表面上看,刘汉少贵为皇帝,但里边却是一颗小混混、糙爷们之心,固执地认为“臭男人才有味儿,香男人只能有酸味!”

    这么无礼的话,也就是刘汉少说出来,荀彧不敢急眼,反而臊的恨不得钻地缝里。偏偏郭嘉还在一旁瞎起劲儿,贱笑着说:“陛下,荀文若是为了当好主簿做准备呀!”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老实人照样也会急眼。荀彧实在受不了了,也懒的和这两个口没遮拦的家伙争执,直接学着刘汉少的样子,伸腿踹了郭嘉一脚。且不说坐着踹人有多不雅,屁股不着地,这一脚能踹得出去么?屁股着了地,那就算踞坐……还真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哪!

    郭嘉身子骨弱,刘汉少和荀彧还左踹右踹的,摆明了欺负弱势群体嘛。郭嘉表示不服,嚷嚷着说:“我可是病人哪,踢坏了你赔的起吗?陛下管给我看病,你就管给我酒喝好了。”

    好么,在人家家里蹭吃蹭喝,还这么理直气壮的,除了郭嘉,也真是没谁了。

    “就是,你赔的起吗?”

    刘汉少在一旁也跟着起哄架秧子,可转过头来又教训郭嘉。

    “你娃别总惦记着喝酒,就算你自己不想好好活,哥还不想你早点死呢。看看天下都成什么样了,多少人卖儿卖女都吃不上饭,得活活饿死,你们还一个个的整天就知道喝酒。回头哥就下道禁酒令,喝酒的夹舌头,买酒的打手板,谁敢造酒卖酒,一律抄家!”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

    敢情荀彧把刘汉少的话当真了,急忙说道:“百姓困苦,难以过活,豪门糜烂,穷奢极欲,确是现世一大弊症。可陛下就算下令禁酒,百姓也不会有好日子可过,只会招致豪门不满,与陛下心生嫌隙。”

    “为何?”

    郭嘉懒洋洋地接口说道:“豪门屯粮如山,除了贱买贵卖,便只拿来造酒。即使陛下下令禁酒,他们也会偷偷造酒,若实在不能,即使任由屯粮腐坏,也不会拿去施舍穷苦。所以,文若才说百姓不会因为禁酒而过上好日子,倒是招致豪门怨恨,陛下可要谨慎些。”

    豪门有粮不假,要说屯粮如山,却也未必。可见郭嘉站在寒门的角度,多少有点“仇富”,也是可以理解的。荀彧听着有些不是滋味,却又无法反驳,只得无奈地点点头。

    都说“君无戏言”,可惜到了刘汉少这里,完全调了个个儿,整天忽悠忽悠这个,忽悠忽悠那个,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想让他无戏言,实在很难。所谓禁酒,就是戏言,无非是为了挤兑郭嘉罢了。不过荀彧与郭嘉的话,也让他更多了一点清醒的认识,不是“豪门不好惹”,而是更精辟的一句话“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看样子,以后自己干事可得多长个心眼,干事之前要先想想,这件事让谁得了利,又让谁损了利。损利者固然需要防范,得利者似乎也不可不防,万一被他们蛊惑了怎么办?

    想想就觉得一阵头大,刘汉少跳过这一段,又转了个话题,说道:“哥打算屯田了。把那些因为战乱、灾荒造成的流民都集中起来,分牛、分地、分粮种,就算是朝廷先借给他们的,将来按照收成让他们慢慢还,留下够自己吃的,多余的还帐。”

    荀彧当即说道:“陛下此计大善,即可安置流民,又可充实太仓,只要粮产丰足,必能民心思定。”

    “想法很好,但是沃野好田,大多都在豪门之手,陛下拿什么分?”

    听到郭嘉质疑,刘汉少一脸奸笑地说:“放心吧,哥有招儿。地在他们手里不假,咱们可以拿东西换啊,换到咱们手里,再分出去,不就成了?”

    郭嘉好奇地追问:“拿啥换?”

    “皇宫!”

章节目录

大汉大忽悠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郑端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郑端木并收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