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愿意跟着兄长领军。”

    夏侯渊的话正好戳中曹操的痛点,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陛下新立汉正军,凡为将者,必先入军校学习。咱家没有一个人能入军校的,陛下之意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以后不要再想领军之事了。”

    想一想当年,陛下一语中的,直接就说出了自己想做征西将军的愿望。可是现在连军队的边儿都不让自己碰,难道傅南容真就比自己领军的本事强?还不是因为他投靠的早!难道是陛下有意压制自己?可是他对自己和袁本初所表现出来的看重,又不似作伪,今天还当众说出要把自己磨成快刀。难道还是因为何皇后那件事,使陛下心生嫌隙,有所顾虑?

    “兄长一心为国,却不受小皇帝重用,咱们干脆一同返乡……”

    “住口!”

    曹洪慷慨激昂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曹操严厉地喝住。

    “陛下是少有的明君,如何安排我等,自有深意。以后对陛下不敬的话,不许再说,否则别怪为兄家法无情!”

    …………

    改制之事已经放到朝会上讨论了好几次,太傅袁隗始终一言不发,犹如老道求仙一般。意见最大的就是九卿之中被撸下来的那几位,但是九卿又没蹲一个坑里,被改成部级的那几位则大力赞同。

    戏志才与高节联名上书,应当扩充燕云近卫团的编制,尤其是高节,从河东送回来了很多人和马,引起刘汉少注意的是一员白波降将,名叫徐晃。

    燕云近卫团并不隶属军府,反而挂在御府之下,说明这就是皇家的私人卫队。戏志才和高节的心意,刘汉少能够理解,但是他并不打算扩充。保镖嘛,又不是保安!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汉朝以右为尊,但是现在的第一副职都是“左”位。于是,对改制不满的爱卿们扯出长篇大论,进行猛烈攻讦,而改制之后,觉得自己可能会权利更大的爱卿们也扯出长篇大论,对反对者进行大力批驳。

    尊左还是尊右,能有啥区别?

    夏商周,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括弧,燕饮就是宴饮,凶事就是吊丧。

    然而,刘汉少就是当初在北邙山里偷偷摸摸拉起北邙营,耍滑头换个说法而已,后来慢慢的又有了嵩山旅,如此才发展出来的左为一副。

    礼法,爱卿们争的是礼法,懂不懂?

    刘汉少真想问一问他们,撸枪的时候是用左手比较顺溜,还是用右手比较有礼貌呢?

    很奇怪,一直以为要跳出来骂娘的火爆老头王子师,竟然沉静的像个淑女,偶尔提出一些个人疑惑,有了解答之后,也就不再做声,最后,竟然说出了新皇就该有新气象这样的话,算是站到了支持改制这一边。

    有了王允的加入,支持改制的爱卿们终于占到了大多数,接下来就该谋求新的职位了,于是,爱卿们紧紧盯着三府之位,也好便于为自己谋划,该去走谁的门路。

    最先被确立的是相府,以杨彪为首相,黄琬为左相,王允为右相,而原司空荀爽则改任文教部部长,兼领太学院校长,首先把重点放在重新开办太学院的事务上。

    军府方面,调任幽州牧刘虞为总统,只是道路不畅,想把诏书下达到位,不知道得何年何月。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是河东卫觊被任命为汉正军总需备长,这是高节举荐的,因为卫觊在河东参与平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给予了汉正军很大支持。

    这倒不是因为皇帝宠着高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刘汉少知道,河东卫氏太多肉了。“打仗就是杀人”,在说这话之前,其实应该说打仗就是烧钱。

    刘汉少和戏志才一直在极力地控制着兵马数量,是为了走精兵路线,何尝不是怕人太多养不起呢?尤其是这俩人都知道,那些不乖乖的诸侯背后都有一些多肉人物,比如原本的历史上,支持刘备备的张世平、苏双、糜竺。

    河东卫氏绝对属于多肉中的多肉,全大汉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刘汉少现在等于是得到了河东卫氏的支持,一来是因为卫觊心向汉室,从卫青那辈起就是汉朝忠良;二来是因为高节治军严谨,对地方秋毫无犯,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卫氏对当朝的信心。所以,刘汉少当然不能让人家热脸贴着冷屁股,直接任命卫觊为总需备长,与高节、戏志才同级。当然了,总需备长嘛,以后卫觊也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至于御府方面,空出的位置就更多了,连总理大臣都缺货。袁绍欣喜不已,认为这个总理的位置就是陛下留给自己的,然而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章节目录

大汉大忽悠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郑端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郑端木并收藏大汉大忽悠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