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这葫芦里究竟卖得是什么药,但他总有一股不好的预感,便出言说道:“回永宁伯,小袁营今正在武安县接受改编事宜,虽无大碍,然毕竟有些将士会被汰选下去,仍需有人佐助袁将军,以免引发一些不好的事出来。”

    张诚回过头来看着王世奎,对他说道:“世凯啊,你且起来吧。本伯答应你,将来一定拿到闯逆项上人头,用来祭奠你的兄弟在天之灵。”

    张诚凝视着单膝跪地不起的王世奎,心中感到十分满意,语气祥和地对他说道:“刚才我不是说过了嚒,杀贼不必急于一时,现如今你们首要之事,便是尽快完成改编,熟习军规军律,加紧操练士卒,待时机成熟之时,本伯自会调遣你们小袁营,难道还能少了你等杀贼建功的机会嘛?”

    他虽然嘴里开着玩笑,但目光却一直停留在另一位小袁营大头领刘登凯的身上,静候着他的表态。

    他随后面色凝重地看着袁时中,再次叮嘱他:“李际遇的人马最多一个月内,就要调来开封前线,介时可能只有贺总镇抚和少数军官继续留在武安,帮助小袁营熟习军规军律,尽速完成操练。”

    张诚微笑着点点头,又问他道:“小袁营赴武安县改编,你这一营近三万人马,可能要十去七八,仅可保留二三成精悍忠勇之将士,对此……你可有何意见嚒?”

    “世凯自请留在永宁伯身边,阵前杀贼,以报永宁伯知遇之恩。”

    张诚这时才重新看向袁时中,对他笑言道:“时中,此次就抚,朝廷只肯给个副将,你心中不会有所怨念吧!”

    “伯爷有所不知,小袁营虽两万余众,内里实掺有许多老弱眷属,以及一些厮养杂役人等,可堪一战者,惟两千骑兵与五六千步卒尔,实则仍未满万之数。

    永宁伯张诚毫不掩饰地接着说道:“我勇毅军数万将士已陆续渡河南来,不日将与闯献二贼对战于开封城下,眼下就缺刘军师这样的人,为本伯运筹谋画。”

    朱成矩隐隐猜到永宁伯似乎要将刘玉尺留在身边的意思,何况此刻永宁伯突然发问,也没有给他多少考虑的时间,当下便开口答道:“成矩久居小袁营,得袁将军百般照拂至今,些微末事,自然责无旁贷。”

    永宁伯更厚恩收留,使我等免做无主游魂,尤其是武安改编,使小袁营汰去老弱,军心大增,战力更盛,如此恩德,登凯粉身难报。”

    刘玉尺见永宁伯如此问话,不得不接言说道:“诚如伯爷所言,小袁营误入歧路,幸得伯爷延揽收留,才有今日改邪归正之途。不过,就抚于永宁伯前,小袁营确与闯献二贼合军一处,攻略豫东州县,对二贼战法与各营实力都有些了解。”

    袁时中再次抱拳施礼,道:“小袁营拖带眷属与厮养,实不得已之事,今得永宁伯收入麾下,将其好生安置,免去奔波劳累之苦,刀兵之危,众将士皆在心里感念伯爷安家的再生之恩,又怎会存有怨言呢。”

    他随即正视着刘玉尺,一脸真诚地说道:“小袁营与闯贼合营数月之久,刘军师与之接触颇多,想必对闯贼军情亦十分了解啦。”

    刘玉尺先是一愣,旋即答道:“回永宁伯,小袁营虽曾与闯贼会兵一处,然仍旧分开扎营立寨,除却军议会商外,同闯营中人接触并不多。”

    永宁伯张诚一锤定音,与其说是保留了这个营号,倒不如说是保留了袁时中对这一营兵马的指挥权,保留了他原本的地位和权力。

    今遵伯爷之命,汰去老弱厮养,只留勇悍之精骑步卒,全营虽只六千余众,然尽皆敢战勇士,其实有战力,更胜于前啊!”

    王世奎虽然心中不甘,但也不敢违背张诚的话,闻言立刻起身回到了袁时中身边站立,刘登凯见状也随后起身回到了原位。

    张诚微笑着点头肯定了刘玉尺所言,接着话头一转,又说道:“我看这样吧,请朱军师多操心,佐助时中将军,处理好武安改编事宜。”

    “际遇将军与时中甚是投缘,短短时日便要分离,我心中还真是有些不舍。”

    张诚挥手示意他不要多礼,道:“刘军师真是谦逊,本伯就喜爱你这样居功不自傲的人。”

    “永宁伯如此厚爱,时中感激不尽,日后必定肝脑涂地,誓死追随,以报伯爷今日之恩。”

    他转头微笑着看向朱成矩,直接问他道:“朱军师可愿为袁将军分担些许微劳?”

    其实,刘登凯对于就抚一事并无异议,反而在心里十分认同,虽然做贼很是逍遥快活,可若能受抚于朝廷会受到一些管制和约束,但生而为人,谁又能拒绝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诱惑呢?

    那时候的小袁营,即使仍然由他袁时中担任主将,也是为自己打工,就算他个人或是身边少数人有什么旁的想法,也难以鼓动营中其他副将、千总们全力支持。

    “好,好,好。”

    他似乎觉着自己的话,说得不够透彻,单膝跪地并不起身,接着又继续说道:“登凯前虽做贼,实乃情势所逼,非为本心。今幸蒙永宁伯大人大量,不计较我等之出身,慷慨援手,从中斡旋,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织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蜗牛非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蜗牛非牛并收藏织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