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村。

    顾名思义,就是马的房子。

    据说在两百多年前,曾经有一支坚持反清的小规模义军,在这里偷偷养马和存放兵甲器械。

    但那时候清朝已经稳定,这种小规模的起义很快就被剿灭了。

    带兵的将领也是汉人,于心不忍之下,就偷偷放过了那些只负责在这儿养马没参与起义的百姓……

    他们在这里生活下来,就形成了马房村。

    到现在,村子里大概有一百来户人家。

    马房村的地理位置,还算不错。

    虽然距离两河镇比我们吴家村稍微要远一些,但却很靠近另外一个叫“杨桐”的小镇子,也就是五六里地的距离。

    杨桐镇虽然比两河镇小得多,但也有上万的人口。所以马房村的人,平时去那边赶集、做小生意的比较多。

    言归正传。

    老村长说的邪门儿怪事,发生在一个星期之前。

    马房村有个叫卢老六的人,他几年前承包了一大片水田。然后挖开田埂,相互连接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堰塘。

    专门就用来养鱼。

    几年下来,也赚了一些钱,让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养鱼也辛苦。

    除了要时刻操心让鱼苗别生病之外,每天晚上还得有人去鱼塘边的茅草屋里守夜——就怕有人来偷鱼。

    可能现在的人或者城镇里的人难以理解,但在那个时候,农村生活整体不富裕。在夜里偷窃各种东西的人很多。

    偷玉米、偷红薯、偷鱼、偷鸡……多了去了!

    尤其是鱼塘,更需要重点看护。

    因为鱼塘面积一般都很大,离人住的房子又比较远,偷起来比较容易,价值还高。

    所以但凡是养点儿鱼的人,基本都会隔三差五就晚上住在自家鱼塘边的茅草小屋里守夜。

    卢老六这种专业承包大鱼塘的,那几乎是天天晚上住!

    几天前。

    他和平常一样,晚饭之后,陪着家里的老婆儿子看了一会儿两河镇录像台播的港片。

    然后就带着照明电瓶,身上披着大衣,抽着烟慢悠悠地往鱼塘岸边的茅草屋去了……

    茅草屋里当然没有电,卢老六只能点着煤油灯看书打发无聊的时间。

    看了没多久,困意上来,就关灯睡觉。

    后半夜。

    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像是听到了一阵古怪的声音。

    嗡嗡嗡,轰轰轰的。

    很响,又有点闷,很像是打雷一样。

    就把他给吵醒了。

    “怎么回事?天气预报说今晚没雨啊,咋还打雷呢?而且这声音有点古怪啊。”

    卢老六一个激灵,从小木床上坐了起来。

    赶紧披上外套,拎上照明电瓶,准备去外面看看情况。

    刚一开门,电瓶光往鱼塘周围一照。

    嘿!

    真就发现了一个偷鱼贼,正在鱼塘里面游着。

    卢老六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家伙是村子里的混混光棍儿——赵志明,平时就喜欢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甚至还有夜里去敲寡妇门的缺德事儿。

    因此,大家都不喜欢他。

    所以卢老六发现是赵志明来偷鱼,那是一丁点儿都不觉得惊讶。

    只不过他有些奇怪的是……

    “赵志明你个蠢货,偷鱼就偷鱼嘛。大冬天的,你跳到鱼塘里面去干啥呢?真是蠢到家了。”

    卢老六摇摇头,有些嗤之以鼻。

    正常的偷鱼贼,其实都知道拿着一个长杆网兜在鱼塘边儿来回地网鱼。

    厉害一些的偷鱼贼,就会弄点儿带电的装备,直接电鱼!

    这也是养鱼人最厌恶的一类,要是抓到了,基本都会当场呼唤乡亲们来打个半死。

    “赶紧上来吧!既然被我发现了,就别想偷鱼了。你个混蛋!看在都是一个村儿的人面子上,我踢你几脚就算了。”

    卢老六一边骂着,一边还用手电筒故意晃鱼塘里疯狂游泳的赵志明的眼睛。

    “别,别……啊!!!”

    赵志明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声。

    因为被卢老六用电瓶光这么一晃,朝岸边游过来的动作慢了一些。然后突然整个人就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下一刻,卢老六看到在从赵志明的身体斜后方的水里,泛起一大团红色!

    是鲜血!

    他当场就吓懵了。

    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

    “救,救我……”

    赵明珠看着岸上的卢老六,满脸都是绝望的表情。

    下一秒钟。

    仿佛是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从水下传来,伴随着刚才那种闷雷一样的巨响。

    赵志明被拖到了水底去。

    一大团红色的血水,从水下泛起。

    没了动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山野诡闻笔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吴大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大胆并收藏山野诡闻笔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