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练习下来,爷孙俩的“剑术”已经相当不错了,平日里基本就是在校园外的锦江边进行,到了周末,周至便会拉着辜老到河对面的公园里来,在浣花楼下练习。

    这边风景更好,一大早的环境更清幽,流水淙淙,鸟语啁啾,远比在红旗村外舒服得多。

    “……进步绞剑……提膝上刺……虚步下截……”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各单位信息系统千年虫问题调查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根据我国两千年问题办公室统计,全国大多数信息系统需要更新补丁,大部分嵌入式设备,需要更新芯片,或者整体升级才能解决。”

    “根据四叶草公司高级工程师安春佳介绍,对于我们普通使用的个人计算机来说,不用过于担心,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基于IBM4381,IBMAS/400等在CMOS存储器中使用两位系统时钟的大部分主要机型,在UNIX,WINDOWS,MINICOS等主流操作系统,研发了特殊补丁,能够实现系统时间的自动正确判定。”

    “四叶草公司已经将相关升级补丁提交给了IBM,微软和苹果三家公司,几方联合决定,将免费向全世界开放补丁升级授权。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千年虫问题给世界带来的危害……”

    “这个安春佳就是小鹌鹑?”辜老完成了一招右左平带,接着来了个弓步劈剑,这才在丁步托剑时开声说话。

    “对,”周至跟着一招分脚后点,然后是仆步穿剑:“我们现在的软件研发团队又分出了核心系统研发团队和外部系统研发团队,小安子负责的是核心系统研发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字库,数据库和编程工具,汇编工具等等。”

    “你们这帮年轻人,可是做了不少的事情。”辜老对从新闻里听到的这些,表示很满意。

    “其实还有好些不能说的。”周至笑着分别来了个右左弓步下截:“韩国搞来的两套芯片开发软件,我们的逆向研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对我国存储芯片生产线的适应性改造,也将设计和调试差不多都学到了手,下一步就是干两种设计——自己的芯片研发软件,自己的芯片。”

    “给我们文科用的那个数据库呢?现在如何了?”老头更关心的是这头。

    “图数据库正在搞专利融合。”周至说起这个来也有些苦恼:“主要是专利来源太多,大家做得也都是起步工作,都不算太成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各自有各自的缺点,现在公司的倾向,还是决定在现有专利的基础上,自己攒一个自己的出来,不然都不太合用……”

    眼见老头要急,周至赶紧安慰:“不过我们和ORACLE公司的合作关系是很好的,先期利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文档入库和数据清洗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反正我们的图数据库本来也不是为了基础应用设计的,等到典籍采集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之后,咱们再往那边转,现在离建立典籍之间的多边关系,还为时过早,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那样还好,对了,旦增那边又在提了,问藏文何时入库?”

    “藏文入库一共就三十个字母,”周至笑道:“排列还有规律,一排四个,一共八排,最后一排两个,在统一码里的编码空间都已经定下来了,从0F40到0F69,简单得很。旦增大师着急的怕不是这个。”

    “对,他是着急想把藏文典籍进行数字化,一个历史系教授,现在没事儿老跟计算机系和中文大楼里系晃悠。”辜老是文人,考虑问题老是喜欢走学术角度:“要说起来,咱们的确挺对不起旦增大师的。先搞瀚文一二三期,再搞藏文编码,是不是先难后易,搞颠倒了?”

    “没有。”周至当然不认这个账:“虽然从学术角度来说是这样,但是从社会需求的急迫程度来说,还是先搞瀚文大字库是对的,要不然搭不上Windows系统的顺风车,将来单独推广,和现在相比,难易程度会是天壤之别。”

    “对哟!差点给大和尚骗了!”辜老这段时间估计也是没少被旦增大师游说,等到周至提醒才明白了过来。

    “藏文字库简单,加上之前有了字卡扫描的成功经验,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实还是很容易的。”周至说道。

    “下周让旦增大师带着小组来开会。”周至说道:“清代嵩祝寺版大藏经,是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刊刻的。因为是清王室官刻本,刻造,装帧都极度精良。”

    “版型也比其余各个版本要大,刻工精港,校对优良,笔触细腻,设色为朱色,非常适合作为字码所用。”

    “只可惜这套精良的版片,已经毁于光绪庚子之役,但是印刷出来的藏经,却流传到了岛国和欧洲。”

    “流落在岛国这部大藏经,正好被静嘉堂收藏,他们在五十年代初还出过一部影印本。”

    “我们已经和藤田家族达成了协议,他们会将当年的影印底片复制件送一份过来,大家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嵩祝寺版藏文大藏经》的数字化工作,作为静嘉堂文献的另一个重点来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之乘风而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