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好,就当做是一家人出门散心。

    呃,冬游!

    不是正好都做了新棉衣,一个个全副武装将自己包得厚厚实实的,一起出城了。

    并且还有一个好听的名目,他们可不是单纯的要出去玩,那可是要去挣钱的。

    挣了银钱,    大家一起过个好年。

    坐在马车里,方青青则是这么跟石氏说的:“娘,咱们也去看看,京城附近的村子跟我们红桥村有啥不一样的。”

    以后回了老家,就有了另外的吹嘘的资本。

    这话,不用明说,    婆媳俩心知肚明就行了。

    也挺快的,出京之后马车没走半个时辰就到了。

    就是京郊的一个村子,    黎二郎之前在这边采买过好几回,已经有点熟悉了。

    这一次直接马车拉着一大家子人到了那里,方青青还特意先下车考察了一番,觉得可以了才点头让大家开始行动。

    黎老头带着黎大郎黎二郎下车之后就去清理了积雪,方青青就和黎小妹一起把提前准备好作为样品的春联都给拿出来。

    那边又让大毛二毛像家里人晾晒衣服那样支起两根竹竿子,中间搭了长长的绳索,然后拉直。

    小娘子心细,做事认真手脚轻,方青青就和黎小妹一起把拿出开的春联全部撑开挂起来。

    有了范例别人看了才知道他们这里有许多春联,

    这个地方方青青经常从这边走过的,知道空旷打眼,而且她也提前打点过了可以暂时的给人家展示春联。

    当然了,不能用“卖”这样低俗的字眼,黎大人的家里人是写好了春联帮助别人。

    这个帮助当然是互帮互助有来有往的,大过年的你从我这里拿了春联也不能就这么让空着手吧?

    本来是一片白皑皑的积雪,结果现在猛然出现一大片的火红,看着就扎眼。

    也,    十分的喜庆。

    然后黎二郎就拿出铜锣敲击起来,    哐哐哐的响声传出去好远。

    这是黎二郎的经验,他之前到这边来收山货干货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果有外面的货郎过来叫卖。

    东西多的话,就会这么做,然后村民们就被吸引过来。

    再然后,看中了什么东西就自己挑选,付钱就行了。

    其实就是相当于是小集市,一般如果东西多的货郎过来卖,就会有便宜又好的物件。

    大家也都习惯了,黎二郎也是过来好几趟才发现这个规律的。

    还是弟妹教给他的,这外面大地方的人头脑灵活,肯定可以想到更多的挣钱的法子。

    一开始咱不是都不熟练?

    没关系啊,多看多学多做,一大家子的黎三郎已经当官了。

    虽然现在黎大郎黎二郎都是在食铺帮忙,可也不可能一直这么做。

    现在是爹娘都还在,以后嘛……

    京城里的这个铺子,以后不管是租还是买,估计应该归老大家的。

    黎二郎也不是心里没成算的,    他知道自家婆娘做饭的手艺比不上大嫂,他没有大哥的稳重。

    老家那边估计他们都不会再回去了,    说实话在外面见识多了,    那个小县城的食铺黎二郎还看不上呢。

    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心气高是一回事,也是需要有眼界的。

    于是黎二郎就特地认真地请教老三还有弟妹,看他在京城干点什么合适。

    以前从村里山里弄点东西到县城去卖,在这边好像也不太合适,主要是找不到可以经常去卖的好东西。

    一开始方青青就明说了:“二哥,这个具体的我也不知道你适合做什么。”

    黎二郎还有点不满意,觉得弟妹这是在敷衍他。

    结果方青青又接着说道:“每个人都要去探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边不种地的人多了去,也不是每个人都当官读书做学问的,二哥不妨好好地观察观察人家都是在做什么。”

    就是方青青说了这话,于是黎二郎才受到启发,留心观察生活的。

    还真别说,这几个月黎二郎收获蛮多的。

    果然是在外面跑得多见多识广了,眼界也就开阔,知道自己动脑子去做事了。

    黎二郎其实心里已经隐约有了初步的打算,不过也还在计划着,并且想着要等过年和爹娘三郎还有弟妹商量过了再去具体做事。

    目前嘛,这个卖春联的主意也是他和弟妹一起想出来的,而且这地方还是他找到的。

    在锣鼓声吸引了许多村民过来围观之后,黎二郎就开始吆喝,说家里几个读书人写了春联大家都可以讨个好彩头。

    虽然几个孩子还不显,可黎修平的名头是最好用的,状元郎的子侄写出来的能不好吗?

    不好也得好啊,就像那位郎君说的,讨个好彩头。

    状元郎家里的读书人肯定多,等以后他的子侄下场,肯定也能考取好名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焦糖奶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焦糖奶茶并收藏穿成科举文男主的锦鲤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