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丰郡,邬城。

    刚修建完的皇宫乾熙殿内,正举行着早朝。虽然这乾熙殿名字很大气,但是其实并不咋大。毕竟只是原来泰丰太守府改建而来,小的很,跟熙阳城内的正儿八经的皇宫,根本没有可比性。

    一个五岁模样的孩童高坐在龙椅上,仅和他隔着一个台阶的下首右侧,也摆放着一把椅子,上面坐着一中年人。

    这赫然便是明武帝和丞相张言。

    值得一提的是,张言还是明武帝的舅爷。

    昔日齐国都城政变,靖王和景王横死当场。这靖王便是明武帝的老父亲,也就是那个倒霉太子。

    天越十七年八月末,齐帝崩于紫微宫,谥号曰庄,庙号毅宗。

    因生前未立储君,崩殂时无有遗诏传出,朝廷大乱,国本动荡。

    庄帝皇后早丧,未有所出,故无嫡子。

    靖王为庄帝长子,其母张贵妃,为荣国公张适之女。

    张适为齐国右相,左相常年称病不上朝,故张适大权独揽,权倾朝野,党羽众多。

    其长子子张言为左威卫大将军,掌左威卫三万大军,驻扎于齐都熙阳城外二十里处,拱卫都城。次子张语为泰丰郡太守。

    庄帝崩后,靖王被张适等一众党羽以长为名,拥立为储君。

    谁知肃王在庄帝出殡这天,率宫廷禁军发动政变,袭杀在准备给庄帝发丧的靖王、张适等人,又以谋乱为名,诛灭靖王、景王满门。

    正巧在家的张言得到消息,因来不及调兵反攻皇城,只能率家中千余私兵,拼死救出靖王不及五岁的幼子,突围出熙阳,之后一路狂奔到泰丰郡才得以保命。

    但也因此滞留在熙阳城的张家,被肃王诛尽九族。

    七天后在泰丰郡治邬城,张言及其弟张语拥立靖王幼子即位,改年号明武。

    张言自领丞相,代幼帝摄政,迁齐都为邬城,并召各地勤王,讨伐谋朝篡位之伪帝肃王陆诚。

    然后就有了之后一系列大动作。

    可以说,如今陈迹有现在的处境,就是被他们这些小蝴蝶煽动的翅膀给影响到的。

    大殿之上,张言无视坐在他上面的小皇帝,看着下方的一众文武百官,可谓是志得意满。

    在这段日子里,他总算是尝到了权力真正的滋味。

    以前他只是个左威卫大将军,还是因为庄帝要平衡禁军八卫的势力,再加上他老爹的发力,才给硬推上去的。

    平常在军中就是个样子货,更没仗打,真心不知道站在权力顶峰是个甚么滋味。

    如今他知道了,就是真他娘的爽。

    以他如今的权势,那可是比他老爹活着的时候更大。

    代帝摄政,这偌大的朝堂,就只听他一个人的,可谓是他的一言堂。

    甚么小皇帝,就是个吉祥物,他才是真正的皇帝!权倾天下的皇帝。

    不枉当日拼死拼活地把这五岁小儿救出来,险些还把命丢了。

    不过,眼下一切都值了!

    死了老爹又怎么样,儿女、妻妾乃至九族被杀干净又怎么样,他和他弟还在,这张家就亡不了,甚至比往昔更加昌盛。

    就是人丁少了些,不过没关系,来这里后,妻妾就有了十七八个的,儿子还会远吗?

    到时候,又是一个枝繁叶茂的张家。

    想来,老爹在下面也应该是极为欣慰的,说不得还要庆幸一下这九族死得其所!

    张言又一次在心底感叹道。

    每次举行朝会,坐在这位子上,看着下方群臣的膜拜,他总要眯起眼来享受一会儿,感叹一下世事无常,真真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呐!

    就是这皇宫不咋地,是原本的太守府改建的,忒小!

    不过也没关系,等他真正住进去后,再建不持。毕竟眼下这皇宫,还不是他家的。

    “启禀丞相,四郡各地山贼草寇,已统统接受招安,少数负隅顽抗者,也被各地太守县令纷纷剿灭。

    如今我朝辖下匪患为之一清,百姓得以太平,朝廷得以正名。真可谓是百年未有之大事。

    臣为大齐贺!为丞相贺!为陛下贺!”

    就在张言沉醉之际,下方一道声音传来。

    原来是谏议大夫林彦走出来,举着笏板说道。

    这林彦是张言的腹心党羽,一向唯张言马首是瞻。所以说话间一般直接忽视小皇帝,直接向张言禀告。

    也就是明武帝还小,每天坐在上面自顾玩乐,除了几个恪守礼节,死板传统的老臣,根本没人去管他,大部分人直接视其为无物。

    毕竟,这大殿的一套班子,几乎都是张言一手组建的。

    从上到下,差不多全是他的人。

    可见张言权势之甚,要不是局势还不甚稳当,加上正统深入人心,还需要借着这杆大旗打天下,废立禅让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哦?本相记得,这事儿才过去半月有余吧,竟然已经解决完了。我大齐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陛下,该上路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予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予暮并收藏陛下,该上路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