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转折发生在某一天的夜晚。

    狂笑之蝠的脸色也逐渐变得难看了起来。

    当时已经临近圣诞节,杰森的病基本好了,蜘蛛侠在做最后的圣诞树布置,但是把所有的装饰品都挂完之后,发现圣诞树不够亮,少了一些灯,显得有些暗淡,效果不好。

    但第二天就是平安夜,大多数店铺都会关门,那个时候再去买肯定是来不及的。

    于是杰森和蜘蛛侠就决定今天晚上就出门,多买点彩灯回来,好让圣诞树亮一点。

    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们又进行了一番超级英雄和普通人之间的辩论,大概还是在说现在宁静的时光难得,确实应该好好珍惜英雄梦什么的,等过了圣诞节再说也不迟。

    众人能够明显听出这个时候两个年轻英雄的思想已经开始偏向于追求平凡的幸福生活,那么其实狂笑之蝠的设计就已经达到了。

    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狂笑之蝠就没必要再跳过那20年的时间了,因为就这么发展下去,剧本走的也是对的。

    青年英雄因为耽溺于享乐放弃了英雄梦,人到中年遇上灾难才幡然悔悟,这前半部分进行的很顺利,但一直这么下去就行了,调时间干嘛呢?

    众人都知道,这种屏幕一黑20年后算是比较低级的处理手法,电视剧中都不太常用了。

    就算要用也必须得是合乎逻辑的情况下,就比如男女主分手,各自度过了10年时间,这10年时间不是戏肉,观众们想看的不是他们两个分开的时候是怎么生活的,更想看他们重逢之后的破镜重圆。

    所以这段剧情就只能跳过,否则就会导致剧情太水没有重点,也会导致收视率下降,那么屏幕一闪跳过时间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但如果导演本身是想展现破镜重圆,观众们也想看破镜重圆,男女主分开心碎之后,各自描写他们在之后的生活当中有多么难过,屏幕一晃,10年过去,两人结婚了,破镜重圆的过程跳过了,你就看这导演挨不挨揍就完事儿了。

    狂笑之蝠所设计的本身就是青年到中年时期英雄们心路历程的转变,虽然中年时期的幡然悔悟重要,但是你也不能不给我们看青年时期的观念转变啊,这电影是拍啥呢?

    杰森之前一直在生病,头脑不清楚,人在虚弱的时候会比较渴望平静的生活很正常,这种属于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想法不具有普适性。

    之前彼得也一直在被霸凌,他也处于一种并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下,这个时候他的某些观念会有扭曲也是正常的,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

    而且他们两个本身都是比较孤僻的人,周围没有一个正常的社交环境,他们所做的选择是他们那个时候只能做的选择,没有别的选项给他们选,所以他们呈现出来的状态只能是那样。

    这种情况下的转变不叫自我认知,而叫被社会和命运推着走。

    但是现在好了,两人都摆脱了以往的环境,一个可以暂时不考虑创伤累累的过去,一个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强大力量,两人还互相陪伴,建立了新的关系网,终于有了正常人的生活。

    然后因此他们也终于开始有余力去思考未来的道路,像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那样去站在一个路口做出选择。

    他们也正在讨论这事儿,并且观点不完全统一,也都还在纠结、犹豫、迷茫。

    然后咔嚓一下,这过程跳过了,他们选完了,选的就是电影主旨要突出的那条路,这不是闹着玩吗?他们为什么这么选?凭什么这么选?

    你导演辛辛苦苦的设计一系列的剧情冲突,让他们两个置身于普通人的环境中,变得更像一个普通人,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讨论选择的时候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吗?

    让作为普通人的观众去有一种“我觉得他是对的,因为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他不对,因为我当时是这么认为的”的感觉吗?

    只有让观众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推及自身才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哪怕他们最终做出的决定和观众们不同,起码也向观众展现一种新的可能。

    结果,直接把思辨这一段给跳过去了,两人都做出了某种选择,这会让人觉得这不是角色的选择,也不是观众的选择,是导演的选择。

    是导演拿个大喇叭循环播放“这条路就是对的!这条路就是好的!不管你们再怎么讨论,再怎么思考,一定都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观众讨厌被代表。

    而且这也与剧目的初衷不同,狂笑之蝠把杰森这个真人弄进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青年英雄也会被安稳幸福的生活所腐蚀,最终放弃理想与梦想。

    你要是直接把他为什么放弃这一段跳过,直接控制着他失忆并做出这个选择,那干嘛不直接捏一个完全受你控制的剧情人物呢?

    在场的众人总感觉狂笑之蝠蠢,但也不一定能蠢到这个地步吧,这么明显的前后矛盾,难道他都看不出来吗?

    显然,这其中还有事。

    就在杰森和蜘蛛侠出门买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遇牧烧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遇牧烧绳并收藏美漫:开局指导蝙蝠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