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在敦煌佛窟里找到的文献中,提到悉勃野王室的开国之祖聂赤赞普时,有这样一段描写,“那时蕃域九族由于不能承受十二小邦的政事,于是召集盟会商议:我等寻求的具有神变之力的真王,哪儿有呢?这时空中有声道:‘如需雪区属民之王,在穆域之玉贝金城中,有天神世系穆王外甥神王聂赤赞普,可迎为黔首之王。’于是十二小邦便各自派出一人前去迎接,其中为首之人伸出脖子,给聂赤赞普当做轿子,将其驮着回来。聂赤赞普这个名字在藏文中也就是“用脖子当宝座的英杰”的意思。

    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悉勃野王室的出现,本身就是盟誓会议的产物。这也不难理解吐蕃国家政治生活中神前盟誓所占据的重要比例。而赞悉若提出的减少神前盟誓的频率,无疑是削弱了赞普家族身上的“神性”,这当然是都松芒波杰无法接受的。

    赞悉若沉吟良久之后道:“赞普,您有没有想过,大唐天子也没有每年都与臣子们盟誓一次的!”

    “那是大唐,而非吐蕃!”都松芒波杰道。

    “那是以前的吐蕃!”赞悉若道:“不错,聂赤赞普称王是因为他是天神的后裔,可聂赤赞普称王时所统辖的土地有多大呢?十二小邦其实也就是十二个大一点的村子,加起来也就几万部民罢了!可是现在的吐蕃幅员辽阔,各族各邦百姓就如海边之沙粒,林中之蜂群,数不胜数,与过往的吐蕃已经大不一样了。”

    都松芒波杰的脸色越听越是难看,最后道:“大相你到底想说什么?”

    “如果赞普您想要统御万邦,而不是仅仅做一个高原之上的一域之主,那最好就应该多向大唐天子学一学。不错,大唐天子也自称是上天之子,但他并非依仗血脉,而靠的是德行,才得到上天庇佑的!”

    “你——”都松芒波杰听到这里,已经是勃然大怒,他霍的一下站起身来,拔刀喝道:“赞悉若,你想死吗?”

    “赞普您莫急!”面对都松芒波杰的凶相,赞悉若却丝毫不惧,他坐在那儿纹丝不动:“还是莫要拔刀的好,刀能伤人也能伤己!”

    都松芒波杰看了看赞悉若,深深的吸了口气,还刀入鞘:“赞悉若,你走吧!看在令尊的份上,我饶过你这次!”

    “多谢赞普!”赞悉若向都松芒波杰躬了躬身,向门外倒退而去,到了门口他沉声道:“赞普,您可能不相信,可方才那番话完全出自我的真心。您应该很清楚您的历代先祖们都是怎么过世的,天神的血脉并不能保护他们,大唐的天子们要比您的先祖们安全多了!”

    看着赞悉若的身影消失在门口,都松芒波杰将佩刀丢到一旁,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仅凭一把佩刀,都松芒波杰可没自信自己能单对单制服赞悉若。赞悉若方才的最后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都松芒波杰。虽然吐蕃王室们给自己的先祖们起了诸如“天赤七王”、“中勒六王”、“圆满四王”这些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名称,还称赞这些王者们身受臣民的爱戴,具有非凡的智慧,拥有神灵的血脉云云。但实际上这些王者很少有能够寿终正寝于榻上的,政变、刺杀、下毒、叛乱充斥了早期吐蕃王室的记载之中,比如都松芒波杰的父亲、曾祖父都不是正常死亡。他当然清楚也许吐蕃的中下层会相信自己的神灵血脉,但上层贵族们肯定是不那么信的。

    “赞悉若、钦陵、悉多于、勃伦赞刃!”都松芒波杰口中念道着噶尔家族首领们的名字,右手下意识的握紧成拳。

    ——————————————

    “那边就是祁连山!”旦增紧紧拉住热气球吊舱的绳索,指着远处那条隐约白色的山脉道。

    层峦叠嶂的祁连山脉在他们的下方延展开来,绵延曲折直至视线的劲头。这简直就是一条巨大无比的苍龙,护良暗想:曲折隆起的山峦上满是白色的冰雪,再往下则是苍绿色的针叶林、再往下则是大片大片的草甸,融化的雪水沿着山谷流下,汇成一条条溪流,灌溉着山脚平川上的大片土地,形成一片片农田、牧场、城镇、村落。

    “真美呀!”他叹息道。

    “是呀!”旦增赞同道:“从这边看我们只能看到河西一面,祁连山的另一面便是青海了!”

    “嗯!”护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的注意力已经被热气球下方的雄壮景色完全吸引住了,从四五百米的空中往下看,村落城镇变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方块、树林、草场、农田变成了一块斑驳的布匹,而人和马根本看不清,只能看到大股军队,就好像一群群蚂蚁。他双手抓住吊舱的边缘,探出头去,如饥似渴的看着下面的景色。

    “公子,公子,小心点,小心点!”旦增看到护良的举动,赶忙劝谏道:“天上风大,这玩意摇晃的的厉害!”话音刚落,迎面便吹来一阵狂风,吊舱剧烈的摇晃起来,护良一个踉跄,险些从窗口跌了下去,幸好他下意识的死死抓住吊舱边缘的绳索,才没有摔出去。

    “快,快!”旦增一边将护良拉回舱中,一边抱怨道:“您这是何苦呢?这热气球危险的紧,您千金之躯,干嘛要上这种地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霓裳铁衣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克里斯韦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克里斯韦伯并收藏霓裳铁衣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