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真的已经天下苦暴政久矣,不只高演这里诸事进展顺利,高湛那里拉人入伙同样卓有成效。

    除了之前的彭城王高浟之外,在高湛的联络之下,还有世宗之子河南王高孝瑜、上洛王高思宗之子高元海等等也都纷纷加入进来。

    这些人有的在朝担当显职、有的则出任禁军职位,各自的官职、身份也都对计划颇有帮助。而且当中诸如高元海之流,本来就贪乱乐祸且颇自诩足智多谋,在得知二王竟在筹谋如此大事的时候,便忍不住的踊跃献计。

    “平秦王深为至尊信任,久掌禁军宿卫,而今又引众宿卫于辽阳。若欲成事,此情不可不察!”

    狗头军师高元海在加入进队伍之后,很快便提出高归彦乃是能否成事的关键。

    高归彦在现存的北齐一干宗室当中本来就辈分颇高,乃是硕果仅存的与神武帝同辈之人,而且这些年来深得皇帝的信任,一直将宿卫大权交由其人执掌。高演等人如果想成事,高归彦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高湛在听到这话后也是颇感头疼,有些苦恼的说道:“平秦王今已位高权重,难能诱之。又远在辽阳,拱卫至尊近前,难能诛之。尔等可有计,该如何料理其人?”

    几名宗室少壮纷纷进言,有说安排刺客刺杀其人,有说币重言甘去游说其人,还有路子更野的要捏造罪状、诬蔑其人勾结西魏外敌之类的。

    但这些计划靠谱不靠谱且不说,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执行起来费时耗力。而他们眼下最欠缺的便是人手和时间,如果太执着于高归彦一人,哪怕甚至都还没能搞到皇帝,估计他们就暴露了。

    以智囊自诩的高元海在听完众人进计之后,便不由得连连摇头,直道不好,待到众人全都目露忿忿的望向他时,他才施施然开口说道:“若欲离间至尊与平秦王,自是非常困难。但若欲使其与太子成仇,则简单得多。

    太子府中多汉家腐儒,痴愚不化、不知变通,而今追从太子监国掌权,处事多有悖适宜。平秦王家风甚劣,子孙横行都畿,每有枉法犯罪,以致众怨沸腾。可以向监国大都督府告发其事,说动那些老儒抓捕平秦王家人审断论罪、加以刑罚。平秦王向来偏激狭隘,家人遭此虐待,能不怨恨太子?”

    “元海所言,当真妙计!事若能成,一定记你一功!”

    高湛听到高元海的献计之后,顿时也大感豁然开朗。

    是啊,他们又何必执着于针对高归彦其人用功,眼见如今皇帝已经是命不久矣,又铁了心的想要将皇位传给太子高殷,高归彦眼下虽然荣宠至极,但等到太子上位后却未必如此。想必其人也有这样的考量与担心,所以搞臭他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后,只怕他也不愿乐见太子登基为帝。

    于是在高湛的一声令下,一干宗室少壮们便开始搜集挖掘高归彦一家的黑材料。高归彦的家人们本来就不甚检点,而且在众人的有心罗织之下,有关他们的罪迹既有确凿其事、又有捕风捉影,很快便被搜集起来一大堆,书写他们罪状的纸卷都装满了几大筐,当真可谓是罄竹难书。

    在将高归彦一家的罪状收集整理完毕之后,高湛便又让人分别抄写数份,一份直接投于监国大都督府外,其余的则沿街抛撒,制造舆情。与此同时,他们又安排一些都畿内的纨绔无赖们在街上招摇呼喊,控诉监国大都督府处事不公、纵容权贵为非作歹。

    在如此一番推波助澜之下,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在都畿中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而且这当中许多事情都还有着苦主的存在,在那些苦主们的悲哭控诉之下,使得所有对高归彦一家的指控都变得确凿可信起来。

    监国大都督府一众官员,诸如郑子默、宋钦道等人,也都因为这一波风潮而被搞得极为被动。

    不过其实私底下他们也都有一点窃喜,暂且不说这件事背后有没有人推波助澜的搞事,他们这些东宫属官们向来都在时局中乏甚存在感,如今尽管借着太子监国的机会得以掌控执政权力,但是较之宰相杨愔等真正的执政官,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他们也是需要一个大事件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并且体现出监国大都督府的权力与威严。平秦王高归彦诚然权势可畏,但也正因此而正好是一个合适的目标。而且看这架势很明显都畿之内也是有人盯上了高归彦,想要借此打击其人威望,他们明暗配合,正得其宜!

    因此几人连连劝告太子高殷,希望太子下令抓捕高归彦的家人们,并且彻查此事,以给都畿时流们一个让人满意的交代。

    太子高殷自然不知人心世道之险恶,当其看到高归彦家人们一系列违法犯禁的罪状时,心中也是恼怒不已,此时再听到心腹们义愤填膺的控诉与劝告,便也下令抓捕一干犯罪人等,绝不因平秦王的权势而纵容包庇。

    于是在监国大都督府的铁面执法之下,向来在都中作威作福的高归彦家人们顿时便遭了殃,子孙多人全都被抓捕归案,然后便依照其罪状一桩一桩的审问调查起来。

    这些东宫官员们所秉持的是秉公执法,就算是要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朝帝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衣冠正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冠正伦并收藏北朝帝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