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亩产四石左右,中等田地亩产三石左右,下等田地亩产一石左右。安上县的谷地多为中上之田,故每岁产粮约一百八十万石,本县田租按制为三十税一,故安上每岁粮谷收入约六万石。”

    

    杨清闻言点了点头,又对仓曹掾李常问道:“李仓曹,既如此,城中钱谷还有几何?”

    

    李常道:“禀府君,去岁安上县除去粮谷收入六万石外,户赋则一共岁入约四千两百万钱。因此次夷人叛乱,造成百姓赈济、军备器械、工役医药、军民抚恤等开支大为增大,故城中尚有米粮两万八千三百六十石,钱一千五百四十二万。”

    

    大汉税收一直以来实行的就是轻田租而重赋税于民的政策,田租多为十五税一甚至可以低到三十税一,而越嶲郡因处于荒凉边郡,故而一般田租多为三十税一。

    

    百姓们除却田租的税负外,最主要的就是更赋、口赋、算赋这些人头税了。更赋就是更役的代役钱,一般百姓们可以每人每年向官府出三百钱而免去自己亲自服徭役、戍边等更役。

    

    口赋则是向民众收取钱财以补皇帝的用度,实为皇室的收入。汉制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每人每年二十钱以食天子,后来武帝征伐四夷又加征三钱,以补车骑马用度。

    

    故口赋定额为二十三钱,当然起征年龄会因时而提高降低,此时越嶲则是按旧制实行。

    

    算赋则是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六岁的百姓为置库兵车马而承担的赋税,定额为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官府征收算赋一般是以里村的人口数位定算,按月多次征收,每次或八钱、或九钱、或三十钱不等。

    

    由于此赋税百姓负担较重,朝廷时常有所减免,如文帝、宣帝时多有减为民赋三十或四十的。而越嶲郡远在荒域,蛮夷众多,故朝廷征收更赋定额为四十,以减百姓之负担。

    

    听完禀报之后,杨清觉得城中钱谷仓储似乎还不少,略感心安,微笑着说道:“按理说这些事我更应该直接询问鲁县令,而之所以向谢李二位曹掾发问,就是想看看郡上的官吏是否也对城中的家底有着清楚的掌握?现在看来,郡府迁到安上后,郡里的官吏仍无懈怠之心,这令本官很是欣慰。”

    

    屋内郡吏们这才明白杨清适才不问县里反问郡上的缘由,皆暗道一声好险,还好刚才谢户曹、李仓曹二人对答有据,如若不然太守的责难是跑不了的,这杨太守果真是心计过人啊。

章节目录

季汉当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军师中郎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军师中郎将并收藏季汉当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