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韩琦在众人瞩目之下,出班说道:「西夏李家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怀德。

    一味和谈只会助涨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以为我大宋是软弱可欺,那日后只怕西北将永无宁日。」

    听到这番话,赵祯说道:「那依大相公的意思,是说要出兵与西夏战上一场了。」

    韩琦此时坚定的说道:「是的,与西夏一战不可避免,只有打完了这一仗,西北才能真的安静下来。」

    但对于这场战事,赵祯却实在不想进行。

    一来是当初给予厚望的三场大战,全部失败,给赵祯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赵祯实在是不太能相信这次就能打赢了。

    二来则是自己的身体原因,赵祯知道自己的身体恐怕支撑不了太长时间了。

    这两国战事一起,必然是经年累月,而且必然会令大宋的精锐聚集一地。

    可如此一来,要是在大军在外之时,自己出了什么问题,那必然会军心动荡。

    万一因此将精锐之师葬送,大宋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但这话,赵祯自然是不能在朝堂上讲的,毕竟他总不能主动说,自己已经活不长了吧。

    所以这时赵祯便看向了欧阳修,希望欧阳修能提出不同的意见。

    欧阳修倒是也能理解上意,毕竟要是赵祯想要打这一仗的话,也不用再问自己,直接跟着韩琦的话说便是。

    而且欧阳修也不觉得如今打这一仗就真的合适,原先欧阳修没有处理过军务,所以还不太清楚。

    可自从欧阳修当上这个枢密使之后,才发现军中的情况实在是不太乐观。

    账面上的兵员虽多,但实际能上阵杀敌者十之二三。

    真正的精兵除了直面西夏的西北军外,也就只有上四军还拿得出手。

    若是真要开启战事,则必然要调动上四军出征,而且这不像是平叛匪寇,只要出动一小部分。

    一旦战事扩大,把上四军的大部分兵力拖在了西北,那必然造成中央空虚的局面。

    到时若是无事则罢,一旦朝廷有事,只怕局势就不好收拾了。

    所以欧阳修说道:「我大宋与西夏承平二十余年,这次西夏突然有意挑起战事,着实奇怪。

    以臣愚见,还是先派遣使臣正式前往西夏,面见李谅祚,看他具体是想做什么。

    另外我们这边也需要做好准备,不如先派一位老将前往西北,统率西北军务做好防备。

    同时上四军这边也做好出征准备,一旦战事不可避免,则立即前往支援。」

    对于欧阳修的折中意见,大部分人还是同意的,但还是有一部分武将觉得兵贵神速。

    不应该如此浪费时间,当即便和欧阳修吵了起来。

    可吵架这事,欧阳修自然是不憷他们这帮武将,尤其是在朝堂上,武将们明显明显发挥不出胡搅蛮缠的优势来。

    所以直接被欧阳修一番引经据典的话,给狠狠压制住了。

    这时候,赵祯便顺势发话说道:「欧阳大相公说的有理,还是先命人去出使西夏。

    亲自去问问李谅祚,看他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倒是西北确实需要一位大将坐镇,不知可有谁人愿意去的。」

    听到赵祯的问话,众人目光便望向了武将这边,当然主要目光还是集中在英国公、忠敬侯等寥寥几人身上。

    毕竟有能力、有威望,可以主持与西北战事的人就这么几个,这事交给其他人实在不让人放心。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英国公率先站了出来,说道:「臣愿前往西北领兵,望官家恩准。」

    而后忠敬侯

    等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前往西北领兵。

    但赵祯考虑再三,可能还是让英国公出马,更让人放心一些。

    便说道:「卿家们公忠体国,朕甚是欣慰,不过此事还是劳烦英国公吧。」

    听到这话,忠敬侯等人便退了回去。

    然后赵祯又把安排出使人员的事交给了韩琦,让他尽快安排人选出发。

    散朝之后,赵祯把英国公、欧阳修和韩琦留下,一同前往了垂拱殿商议。

    等众人坐定之后,赵祯对英国公问道:「若是我大宋真与西夏开战,有几分胜算。」

    英国公回道:「两军交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臣如今身在汴京,对于西北的情况不甚了解,实不敢妄言。」

    言下之意很明显,对于这场战事的取胜实在没多少信心。

    当然了,英国公也不觉得西夏能占多少便宜就是。

    大概率还是和以前一样,两败俱伤,就看哪家损失会更大了。

    而对于英国公的这番话,在场的人精自然也能判断出来。

    于是跳过这个问题,赵祯接着问道:「此次前去,你准备带多少人。」

    听到这个,英国公直接说道:「既然只是先行防备,暂时也不需要调太多人,让臣从捧日军调一军前去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从知识学到力量并收藏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