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历史上的赵括吧。

    提到赵括,普遍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赵括厉害的,一般都是说赵括第一次带兵打仗,死伤五万就能杀死秦军一半左右的士卒,这战损比简直恐怖。

    之后还能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在白起手中坚持46天,已经很厉害了。

    第二种是认为赵括不行的,一般都是说他爹妈都认为他不行,你们比他们爹妈还了解他,以及在一比一点五的兵力下被打成了歼灭战,没什么好吹的,换头猪都不可能团灭。

    提及赵括,就不得不提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具体细节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些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公众号文章等等全部都是推测,也就是猜的,本书更是纯属扯澹,想还原历史真实面貌是不可能的。

    所以具体细节就不提了,说一下作者个人的看法吧。

    1、作者认为赵括不是第一次带兵打仗,当然,没有证据,纯属个人猜测。

    史书上没有赵括带兵打仗的记载,但是根据赵奢的年纪推测,赵括当时的年纪应该在三十岁左右。

    乱世之中,将门之子,三十岁没打过仗。

    说实话,可能性实在不大。

    而且赵王也不可能把四十五万大军交给一个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人,这种事没有二十年脑血栓绝对干不出来,少一天都不行。(书中对赵王有抹黑的嫌疑,当然你们非要说赵王有二十年脑血栓,那作者也无话可说。)

    另外一个,秦国更不可能去吹捧这样一个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人,赵括至少要有一些战绩才能让秦国去吹捧,这个战绩可能不多,但肯定要有。

    2、“断粮”指的是断粮道。赵括不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坚持46天,而是在粮道被断的情况坚持46天。

    如果是完全没有粮食,或者那种急行军只有两三天粮食的情况下,别说赵括,就是神来了,也不可能坚持46天。

    像张巡那样chi人都不行,因为张巡是兵chi民,弱者一方没有反抗的能力,赵括全是兵,谁愿意自己被chi?

    如果真的是兵chi兵,赵括还能控制住四十万大军,那赵括的本事可就直接突破天际了,换个时间点,至少武庙十哲起步。

    而且如果真的没粮,赵括也不可能待在原地等待援军,最后没粮的时候他都知道拼杀,一开始就没粮他能不知道?

    3、战损比的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赵括用五万伤亡干掉了一半秦军的说法。

    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史记·白起列传》中“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和白起对秦王说的:“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所以很多人以此作为依据,说秦军长平之战损失过半,赵国除了投降的四十万,战死的只有五万。

    问题是,白起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是长平之战两年后,秦国数次攻打邯郸失败,秦王请白起领兵攻打邯郸的时候,白起说的。

    所以这个“今”不可能是指单纯的长平之战,而是从长平之战到白起说这句话的时候。

    其中很有可能还有夸张的说法。

    如果单纯的指长平之战就损失过半,秦国拿啥远征赵国?

    所以那些一比几的战损比是不成立的。

    4、赵括爹妈对他的评价,经不起推敲。

    史记的记载“……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这种夫妻两个人讨论儿子的话,是司马迁能知道的?赵国私史都不可能记载吧。

    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那就更不能说明什么了,谁在外人面前不谦虚几句?不骂几句犬子?总不能把自己儿子夸上天吧。

    再看看他母亲最后说的“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做乎”,什么意思?

    如果赵括有不称职的地方,我能不受到连坐吗?

    这个连坐很显然不是一般的连坐,否则赵母不可能特地说。

    这里面要说一下,他母亲就算认为赵括不该去,也只是认为会打输,而不是四十万人被活埋,否则就是抬个棺材躺王宫前面,都不可能让赵括去。

    但是我在书中也提到过,战国时期打仗打输了的将军不要太多,那骑劫直接将燕昭王时期打下来的大半江山送了,一家被连坐了吗?

    这个可能是没有记载。

    那廉颇呢?

    廉颇直接把接受兵权的乐乘赶跑了,这可是相当于造反啊。

    赵王屁都没放,甚至后来还想去把他喊回来,而廉颇本身也想回来。

    如果一家老少被连坐了,廉颇还会想会赵国为赵王卖命?

    后面李牧更是以谋反罪名被杀的,一家老小下去陪他了?

    史记还记载了一句话“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意思是说赵王因为之前那些话,所以没有株连赵括母亲。

    问题是如果赵王真想株连,之前那些话有用?我答应不株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写网文太难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写网文太难了并收藏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