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忍住了,随后还不忘用手肘怼了怼张飞。

    “另外,实不相瞒,我等此番前往晋阳见董使君,乃是为了幽并两地百万黎民,若是能办成,我等四人或许会前往边塞,为国尽忠!”

    关羽没理解刘俭话中之意,道:“既是如此,那我就更不能耽误几位的大好前途了。”

    “长生没明白我话中之意,我想我们助你在解县成事,然后你随我们一起走,大不了从军入伍,北上为国杀敌,就算最后克死疆场,也总好过被当做逃犯在河东境内流窜不是?”

    关羽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刘俭此言,甚妙啊!

    他这哪是要去帮自己杀人?

    他这分明是既要帮自己杀人,还要给自己找一个退路啊!

    太够意思了这也!

    “刘兄如此恩义,关某怎敢不应?待此事过后,刘兄若是瞧得起关某,别说是边郡沙场,便是蒿里酆都,关某也愿意随刘兄同往!”

    “好,既如此,咱们就先往晋阳,随后再助长生!”

    刘备使劲地点头:“德然,你今日之举,甚是高义,令为兄敬佩!我真服了你了。”

    张飞的嗓门震天:“先去会那董卓,再去解县屠那郑家一门!”

    简雍闻言吓了一跳。

    “哎呀我的张太公,俺求你能不能小声些!”

    ……

    两日后,涿县四……五虎,来到了晋阳城。

    他们不耽误一刻时间,直接奔着刺史的府邸而去。

    与此同时,刺史府内董卓正迎接着另外一位重要人士。

    此人乃是本地郡丞石麹,亦是公羊学派子弟,擅长谶纬之术,董卓前番夜梦金燕口衔金枝在房屋东面筑建金窝,随后震动金翅备北而走,心中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故而请石麹过来给自己卜算一下。

    谶纬之术并不是单纯的神学算命,当然你也可以说他就是单纯的神学算命。

    谶字代表了方士化儒家造作的图录隐语,纬书的解释则是相对经学而言的,说白了就是以神学符会来解释儒家经典,谶纬在这个时代对于今文经学来说,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在古文经和今文经水火不容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今日学派虽然牢牢地把持着朝堂,但古文经派在民间的声势实在太大,由于没有家族的桎梏,古文经学的弟子几乎是在成倍数的增长。

    但即使人数基础如此大,古文经依旧难登高堂之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古文经目前的理论和所能提供的制度不能满足封建上层人士的统治。

    目前大汉上层阶级的这些世家门阀,除了表面上的硬件实力之外,另外用思想的软实力来相辅相成达到他们的政治意图。

    谶纬之道顺利的融入到今文,利用神学和经学相结合,用来加固封建上层统治者的政权统治是必然的,‘君权天授’‘天人合一’这种托名于天意,神意的学科,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最省事也是最直接的保护权力的一项措施。

    在没有科技作为理论基础的时代,什么东西比‘神论’更能慑服人心?

    你个人能力再逆天,你能牛逼过神仙么?一招天外飞仙直接突突死你!

    就连董卓这样的枭雄人物,在遇到迷茫不解之事时,竟也会找谶纬之人来算,就可足见端倪。

    石麹听了董卓的叙述之后,捋着须子思虑了许久,方才道:“恭喜方伯,此梦主大吉之兆。”

    “怎么个吉法?”董卓一听,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石麹慢吞吞地道:“燕者主贵,贵人应是从东而来,金窝,功名也,金燕筑窝往北,乃是指这贵人要引方伯奔北寻求功业,以成功名。”

    董卓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说实话,石麹的这番话委实说到他心里去了。

    董卓昔年曾是戊己校尉,比两千石的武官,可惜因为大汉兵败疏勒国的后遗症,而成了白身,后被袁隗征辟,才当了这六百石刺史。

    但这并州刺史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只是过渡。

    任谁都知道,这大汉朝的每一任刺史的下一步目标,就是他们监察的那个位置——两千石的太守。

    六百石?开玩笑,谁会想一直在这个段位混啊。

    当初董卓来当这个并州刺史,也一直想以这个刺史为过渡,向上高迈一步,毕竟他原先曾是秩比两千石的,如今成了袁氏故吏,一个太守应该是唾手可得。

    若是能够到河内或是河东这样的大郡去当太守,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面对董卓的请求,袁隗一直无动于衷,仿若看不见他这个凉州的故吏一样,就是不发一言,愣是将董卓扔在并州干了两任刺史。

    眼瞅着就要任期了,董卓可不想再迁延三年,可是袁隗依旧不吐口,还派人送来《易经》让他断章,狠狠地抽了贴热脸上来的董卓一个嘴巴。

    这两千石之位,看来若是想在袁家人的手中扣出来,怕是难上加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给玄德当主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臊眉耷目并收藏我给玄德当主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