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旷的主堂,两只案几,分主次席而设。

    案几上,是几只精致的漆盏,旁边一名仆役,正在为刘俭和刘虞分别倒上刚刚泡好的浓茶。

    在东汉,真正的茶道还没有形成,也并不时尚,只有部分人喜欢这种东西,而且饮法与后世有很大不同,多类似于煮粥一样的煮茶,而且还用以油盐调味。

    刘俭自然是习惯后世的饮法,他自备的陶壶,用以新茶和开水浸泡,茶香清而纯,那是真正的草木之香。

    刘虞位列宗亲名士之巅,对待他自然要拿出些硬货才可以。

    刘虞轻饮一口,品味良久之后,道:不放调味的茶,某还是第一次喝到。

    刘俭微笑:饮酒需乎酣畅,喝茶则宜乎淡雅,茶叶之物乃得天地灵气而生,用心饮之,可使人清醒而宁静,荡心涤肺、洗脱尘俗,煮茶之中加入诸多香料,掩茶叶本身的出尘香味,既耗材料,又不好饮,实则无益。

    刘虞再度饮了一口,眯起眼睛回味半晌,眉头舒展道:果然是别有一股清香,非高洁之人,而不能悟出此道。

    说罢,刘虞缓缓的放下手中茶盏,道:德然位居牧使,论官爵乃某之上官,不过某今日来此,乃是以个人身份拜府,并非以官身而来列政。

    刘俭笑着举起茶盏,道:如此最好,我久仰伯安兄之大名,今日得见,甚是荣幸。

    汉末宗室中,刘宏,刘虞,刘表,刘备,刘璋等为一辈,刘焉比他们高一辈,故刘虞虽比刘俭大了不少,但彼此之间,依旧需以兄弟称之。

    德然昔年声名不显,但不过短短数载,却已超于诸贤,不论治文治武,皆位列上乘,今番又在陛下面前保下了安平国和安平王,贤名广布河北,只是某不明白,以德然目前的贤名,却从未听说过德然治经?是为何故。

    刘俭淡淡一笑:寻章摘句,非我所长,我自幼喜欢兵家伐略之道,好论军计,至于这治经的事……实非我之所长,还是交给似我岳丈那样的人杰去做吧,我就不跟着了。

    刘虞捋着须子哈哈大笑:听弟之言,似不喜摘文逐句之事,不错,只有经才,何能兴邦立事?古之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多有治书……弟之言,是也。

    刘俭笑道:还是刘俭学识浅薄。

    刘虞道:昔时与刘君郎书信,听闻君郎言德然有筹划之能,今日相见,欲与德然共论军略以及地方之政,还望莫要推辞才是。

    哈哈,弟长于边郡,不敢当此盛赞,但既兄有此言,弟虽不才,不敢拂兄之趣也。

    刘虞捋着胡须,微笑道:自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以来,不设丞相,强化内朝,削三公之权,强化内朝,按道理而言本当皇权愈固,只是历经百年,地方乱势渐起,黔首日赠,黎庶化为流民,朝野之外,古今文士相争道统,朝堂之中,党锢策起,断臂镇痛,陛下与朝臣矛盾日盛,德然以为当作何计邪?….

    刘俭端着茶盏,脸色颇有些怪异。

    我说刘虞大哥啊。

    你这哪里是与我论军略与地方之政啊?

    你这分明是跟我唠,大汉朝最根本的弊端啊!

    咱俩第一次见面,你让我如何作答?

    刘俭端着茶盏,道:刘俭见识短浅,伯安兄所言,乃陛下与宗室诸贤日思夜想之事,数代贤明帝王都无法做到的事,我又如何能想的明白?

    刘虞言道:呵呵,德然莫非信不过我?你可知晓,在宗亲诸臣中,除刘君郎外,陛下最信任的人,非你即我,若你我不能坦诚相待,汉室却还有什么希望?

    刘俭依旧没有回答,只是在心中

    揣摩此事。

    唉,罢了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想云长敬佩之人,行事竟这般多疑,老夫今番真是不来也罢!告辞!

    说罢,便见刘虞起身,向着刘俭拱了拱手,随之就要走。

    可当他刚走到门口,却突听身后传来了刘俭的声音:

    无他,皇权虽集于雒阳,诸王势微,然豪富土地日盛,所藏匿的人丁日重,《五经》释权,尽在阀阅之门,可治国安邦的贤才皆出自士族上门,能治国者有限,长年累月,乃至于此。

    刘虞听到这,骤然停下了脚步!

    此言善耶!正是如此!

    他转头看向刘俭:诚如德然所言,为兄也如此作想,只是逢此积难,你我身为宗室,当如何解决此事?

    刘俭站起身,道:宗室之臣虽人少式微,然皆凛凛忠臣!朝野内外,不论古文今文,争的都是道统,今文虽掌控官学,可古文经者渐多,其势雄于今文,且不自封其步,早晚必凌驾之,然不论古今之文学者,之所以能钳制陛下,盖因垄断学识仕途,能有治国之策者,皆出自高门,刘俭见识短浅,但也知晓,若要破局,唯有一途。

    何途?

    降低成本,广学于众。

    刘虞听了这话,好奇的看向刘俭:难道我大汉如今的兴学之势还不够吗?太学之中,滞留京师之人常年愈万,难道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给玄德当主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臊眉耷目并收藏我给玄德当主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