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第195章太孙的人选

    老朱该知道的自己都猜的差不多了,凡能猜到的早就已做过心理建设了。

    有心理建设在,自然就不会因突然的暴怒,损伤到心脉了。

    “北元余孽向来是我大明心腹大患,我大明建国以来,他们或逃于关外,或藏匿于山间老林。”

    “近三十年我大明虽从未间断过搜捕,但我大明地域广袤,很难把每一寸土地都查到,这自然也就给了他们藏匿的机会。”

    老朱虽猜测到了些,但朱标在递出书信的同时,还是先喋喋不休说了很多。

    主要目的,还是宽慰老朱。

    毕竟,又不能不说,只能小心再小心。

    “拿来吧。”

    老朱眉头紧皱,从朱标手中抢过信。

    “爹,您别生气。”

    “不管咋说,万幸允熥没事,不管信中交代那股北元余孽的藏匿之处是否属实,只要是露了头,那就不愁找不到他们。”

    朱允炆就那样了,已然无从修正了。

    能宽慰于自己的,只能往后退一步,庆幸于朱允炆的计谋没能得逞了。

    要只纠结于朱允炆所作所为,不说是鬼门关走了一趟的老朱了,就是朱标都得气死。

    看了朱标递来的信,老朱刚开始情绪明显不稳,顺着朱标的话调整了片刻,才终稍稍恢复了些正常。

    “那小子在南阳表现还挺不错,准备册立太孙事宜吧,名利难过,省的谁都惦记。”

    早立了太孙,确能少些争夺之心。

    “好,儿子去准备。”

    这是他们父子早商量好的,朱标自然没有疑异,二话不说便应了下来。

    其实,历朝之中很少有太子在世时,就册立太孙的。

    即便册立,也只是基于太子先行薨逝,绕过剩余的其他儿子们,选了皇孙即皇帝位情况下的。

    这次在皇帝,太子都还在就直接册立太孙,绝对翻遍青史典籍都少有的。

    明朝册立太子,是历朝中最为繁琐的。

    册立太孙,虽比册立太子要降低一个档次,但其繁琐程度也仍不容小觑。

    光是准备册立时所用的一些器皿,就不是一时半会所能完成的。

    除此之外,还要找司礼监选定良辰吉日。

    朱标在老朱下旨的当天晚上,便先安排了司礼监敲定。

    知道了时间,后续的准备事宜该是紧锣密鼓,还是按部就班就能有所章程了。

    再之后,朱标又找了礼部尚书任亨泰。

    册立大典几乎由礼部一肩独挡,由他们制定了流程,其他所涉衙署都要听从他们安排,配合他们的行动。

    “册立太孙?”

    朱标突如其来的话,让任亨泰吃了一惊。

    “不知太孙的人选是?”

    到底谁能成太孙,至始至终都是猜测,从没有过实锤的消息。

    “你礼部就把流程负责好,千万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举国之大事,当然不能出错。

    更何况,一辈子才有这一次,出了差错那就补不回来了,会成为终生遗憾的。

    朱标不说,任亨泰当然没办法再追问。

    礼部连夜动手,忙活了一夜。

    次日朝臣当值,很快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纷纷跑到礼部打探情况。

    任亨泰倒是问太孙人选了,可啥结果都没得来,总不能信口开河,胡乱编造。

    只能缄默不言,一个字不说了。

    任亨泰不说,那就靠猜了。

    不少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叨咕着。

    “太子年壮,为何还要突然册立太孙,恐是陛下身体危矣,想要亲眼看到册立太孙。”

    “这点母庸置疑,就说谁堪未太孙吧?”

    “还能有谁,怕是二皇孙了,三皇孙这几年表现上佳,或许是太孙的绝佳人选,但架不住三皇孙是个短命鬼啊。”

    “你说啥?”

    话音才落,围在一块儿的其他文臣还没来得及回应,便见旁边一双眼通红的魁梧大汉,牙呲欲裂的,扯着嗓门冲他们咆孝。

    “没啥,没啥。”

    几个文臣连连摆手,赶忙做鸟兽散了。

    不是他们怕那些丘八,是他们实在丢不起那个人。

    那些丘八一言不合就动手,和他们根本就没啥道理可讲,

    打又打不过,道理又说不清,即便挨了打可也是白挨。

    文臣散去后,武将又围拢起来。

    “你们册立的太孙人选到底是谁?”

    “南阳只传出了三皇孙遇刺下落不明,可并没有三皇孙平安回京的消息,现在只有那位才在京中,这个时候册立怕不是三皇孙。”

    “有没有可能三皇孙已秘密回京了?”

    “三皇孙是遇刺的,又不是行刺的,回京就回京,干嘛还要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家祖朱重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满城金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满城金甲并收藏大明:家祖朱重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