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商周开始,祭奠仪式一般发生在游牧民族。因为其居无定所,再加上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建造固定家庙,宗庙的可能,所以年年才会去墓地祭祀。

    而秦国,最开始也是跟戎狄混居的蛮夷部落,因此也形成了这一习俗。

    如今,始皇帝统一了六国,这一习俗自然也被传扬到了天下。

    不少秦人在祭奠仪式开始之前,就自发的前往骊山帝陵祭拜始皇帝。

    这也使得骊山帝陵在祭奠仪式当天,外围足有数万百姓参加。

    当然,这种自发性的参加,并不能靠近骊山帝陵,只能在园寝附近。

    何为园寝?按李斯的规划,园勤的制式是以始皇帝陵为轴心,建造一座如同真实城池的内城和外城。内城方圆五里,外城方圆十五里,内外城皆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其规模远大于春秋战国的城池格局。

    陵园之内,除了排兵布阵用的兵马俑,还有专供皇帝君臣祭祀的宗庙。

    这一宗庙也称寝庙。

    因为始皇帝生前曾有不立庙号的言论,李斯也没有违背始皇帝意愿,给他立一个庙号,所以祭祀的宗庙直接用的始皇帝寝庙。

    而此刻,始皇帝寝庙内。

    负责主持祭奠仪式的公子高,虽然一身朴素装容,却显得端庄大体。

    本来以他现在的身份,是没有资格主持这样的国事的,奈何以李斯为首的重臣一力支持,即使有个别人想反对,也无济于事。

    却听公子高环顾一圈众臣道:“诸位臣工,今日祭奠仪式,想必你们心里都清楚,本君要宣布两件重要的事。”

    “而在此之前,本君要听听诸位臣工对大秦目前的现状,有什么想法。”

    “这……”

    众臣互相对视,不知道公子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个个面面相觑,却不言语。

    “怎么,诸位臣工对大秦的未来已经漠不关心了?”

    眼见自己话音落下,众臣无人响应,公子高脸色顿时沉了下去。

    “启禀君上,下臣有话要说!”

    就在众臣对公子高沉默以对的时候,一名御史模样的青年站了起来,朗声高喊。

    “唰!”

    只是一瞬间,众臣的目光就落在了青年御史身上。

    但令人奇怪的是,这名青年御史他们并不知晓,而且看起来非常陌生。

    却听公子高淡淡一笑:“御史有话,不妨直说。”

    “谢君上。”

    青年御史拱手一礼,然后挺直胸膛道:“大秦目前的情况,可以说比先帝在世时还要更好,因为先帝在世时,从未畅想过大秦能在四五年之内统一南海,统一匈奴,实现那个征服九洲的梦想。”

    “而如今,我大秦已经做到了。只需再发展两年,便可朝海外进军。”

    “届时,千里封侯,万里封王,光宗耀祖,只在我大秦的兵锋所指!”

    “彩!”

    青年御史的话音刚刚落下,公子高就忍不住兴奋喝采。

    其余大臣虽然满是诧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五年前那场大朝会。

    那是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正是这次大朝会,刷新了他们对始皇帝的认知,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原来大秦之外还有这么广阔的天地。

    这使得原本“身在秦国,心在六国余孽”的六国官吏,头一次有了一种想跟大秦建功立业,不想跟六国余孽不清不楚的想法。

    可惜,始皇帝驾崩得太突然,让他们刚萌发起来的想法烟消云散,只能望洋兴叹。

    如今听这名青年御史提起来,虽然没有始皇帝的那般振奋人心,但也激起了一丝他们对大秦未来的期盼。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大秦若需要远征海外,就像巨大的战舰,必须要有舵手,否则再厉害的战舰也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一事无成。”

    “这……”

    众臣听到青年御史的话,哪里不知道他的意思,无非就是让众臣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秦已经空缺一个皇帝很久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可是,即使他们心中也期盼有个皇帝能主持大局,但皇帝又不是他们立的,他们也很无奈。

    然而,青年御史见他们沉默不语,又自顾自地道:“纵观陛下子嗣若干,在下以为,岐山君的能力有目共睹,可堪大任!”

    “哗!”

    全场哗然。

    众臣没想到这位明显是公子高之人的御史这么大胆,居然当众支持公子高夺位。

    “放肆!哪里来的狂妄之辈!真当我大秦的律法是摆设吗?岂容你胡言乱语?”

    说着,冯去疾就义愤填鹰的下令:“来人!将这乱法之人拖下去候审!”

    “诺!”

    庙外的黑甲应诺一声,很快便要去捉拿这名青年御史。

    然而,正当黑甲靠近他的时候,公子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从挖地道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王蜀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蜀蜀并收藏大秦从挖地道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