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者……”

    “男。”

    “二十一至二十三岁,消瘦,衣着褴褛。”

    “小腿处有烫伤,烫伤?脖颈处有且只有一道勒痕,初步判断是因脑供氧不足而死亡,并非是颈椎骨断裂所带来的……”

    虽然不懂,

    但是,

    包拯与刀疤脸一块抬头看着,骑在树杈上,双手各拿一块白布正在细致检查尸体的赵时时,脑海里依旧浮起了俩个字……

    专业,

    很他娘专业,

    甚至让包拯都产生了一种不觉明历的感觉,然后看着赵时从树上滑到地上,然后不顾死者大小便失禁,趴在地上细细观察,才忍不住开口问道:“有什么收获吗?”

    “自缢。”

    赵时头也不回的回答,然后皱眉捏了一把湿润的土在指尖轻轻揉捏,

    “自缢?”

    刀疤脸却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可能。”然后指着悬在空中最起码有三尺(95.04c)高的尸体,没好气的骂道:“来来来,你告诉我,你他娘的怎么能做到在离地半人高的情况下,自己把自己吊死?”

    “冰块。”

    赵时依旧,

    头也不回,

    “冰……块?”

    “对。”

    赵时拍了拍死者脚下湿润的土:“因为只是自缢失禁的大小便的话,还不足以把地面弄得如此湿润,况且……”赵时起身,往前走了俩步捡起一块碎冰道:“哪怕你们在抓我之前能稍微的检查一下案发现场,你们也应该不会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

    “简单?”

    刀疤脸显然不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这会被赵时刺激,反而是动了一下脑子,然后便冷哼道:“你知道现在是几月几日吗?”

    “九月二十。”

    “你告诉我,伱要如何在这个河水还没上冻的时节,找到冰块?”

    “办法很多。”

    回答的却不是赵时,而是包拯,包拯有些惊讶的看着赵时的背影,然后回答道:“别说现在,就是盛夏,也有许多豪门大户会储存冰块,况且,哪怕没有储存的习惯,老夫在唐末一本古籍上见到过一种记载,据说用一种灰白色的石头就可以制作冰块……”

    没错,

    硝石制冰,

    硝石制冰在唐末就已经被挖矿的人发现,然后在宋朝大放异彩,成为了不少豪门在盛夏避暑的主要手段,只是,包拯应该是比较节俭,所以他用的是古籍记载,而不是亲身经历,赵时起身,趁着包拯跟刀疤脸解释的时候,看了他一眼。

    六十来岁的年纪,

    面白,

    无月牙,

    嗯,

    应该是历史上的包拯,历史上的包拯是1056(嘉佑元年)年十二月到1058(嘉佑三年)年六月担任权知开封府事,没错,他只做过不到点俩年的开封府知府,而现在是九月二十,

    所以,

    现在是1057(嘉佑二年)?

    赵时脑子稍微的跑偏了一下,便再次回头,蹲下,研究起了湿润的泥土……

    “怎么化的呢?”

    不仅仅是赵时疑惑,

    包拯更疑惑,然后犹豫了一下,作揖道:“小郎君,老夫虽解开了如何制作冰块之谜,只是……就如杨川刚才所言,九月二十,虽不及让河水上冻,天气却已经转凉,也不足以让冰块消融,这冰块又是如何融化的呢?”

    赵时抬头,

    看向死者,

    “生石灰。”

    “生石灰?”

    包拯绝对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但是面对生石灰这几個字,却还是有些茫然,赵时也不藏着掖着,这也不算太超乎时代,便解释道:“没错,生石灰与硝石相似,你既然知道硝石遇水会释放大量的寒,那应该也能理解生石灰遇到水会释放大量的热。”

    问题是,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包拯略微有点尴尬,扭头看了看更茫然的一众捕快,迟疑了一下,六十来岁高龄,开封府知府,还是再作揖道:“还请小郎君解惑。”

    赵时静静的看向尸体。

    眉头没有一点松懈,然后头也不回的问道:“你们可有人带着生石灰?”

    包拯缓缓看向刀疤脸,刀疤脸迟疑了一下,尴尴尬尬的从腰间取下一个袋子,一边塞进赵时的手中,一边多少有些多余的解释道:“包知府,卑下虽然有随身携带此等偷袭之物,却几乎从不使用,卑下还是比较正直……”

    呲--------

    只可惜,

    刀疤脸的解释都没有解释完,赵时便只是手腕一转,将石灰粉撒到脚边一个还未完全干涸的小水洼里,奇迹便诞生了,

    真如神迹,

    小水洼眨眼间便冒出了腾腾白气,惊的包拯,尤其是刀疤脸,眼珠子都瞪大了,不可思议的看着小水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蒸汽小火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蒸汽小火车并收藏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