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来也是一种悲哀,儒文化的发展随着儒教显学在政治上的地位越发稳固的同时,也随之变的固步自封,甚至阻碍了儒教的推陈出新。

    就如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都不曾想过他们提出的理念,最后成了抑制人性,甚至是禁锢整个社会发展的枷锁。

    事实上二程也好,朱熹也罢,他们都在倡导格物致知,推崇天人合一。

    譬如那句流传最广的“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最初的理学是在拿这句话总结理欲合一的道理。

    其中,存天理指的是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

    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无意、无必、无固、无我,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偏离天道。

    但是吧,天底下又有几人可称圣?

    人的欲望注定了会让原本追求圣贤之道的道理,变成满足他们私欲的假道理。

    周炯老爷子采取了寻根问祖的方法,重释先贤之道,就像是一巴掌狠狠扇在了那些曲解先贤之道以满足他们私欲之人的脸上,令天下震动。

    无数儒生十年寒窗苦读,甚至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到头来却被人告知他们学错了道理。

    这就让大夏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慌乱,有太多的人心乱成了一团乱麻,思想上的灯塔熄灭了,信仰的崩塌就在一瞬之间。

    “论道,必须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论道!”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这是京城的周炯老爷子,与远在金陵的贾琮同时推动“文坛大论道”的原因。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爆发性的倍增,义务教育的推行带来的就是人们精神上的欲望追求。

    当下理学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已经令太多人觉得压得透不过气来。当宝二爷点燃了引线,周老爷子丢出这颗炸弹后,对于森严礼教、所谓理学正统的反击就在这个冬日开始了。

    身处国朝文华最为鼎盛的地区之一,贾琮能真切的感受到《治儒汇典》这册文集带来的巨大震动。

    夫子庙前的高台,几乎每日都有数千儒生文人互相喷着唾沫星子,很多时候都能看到有人辩着辩着就撸起了袖子。

    要不是官府及时派人维持秩序,金陵城绝对会爆发“抡语”大战。

    不过这些“论战”最多只是添头,重点还是在京城那边。

    从邸报以及京城每隔三日的来信中,哪怕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贾琮,都能感受到朝堂上的紧张气氛。

    理学之所以能成为显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理念主张是在维护王朝一统。

    说白了,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如今周炯老爷子扔出这么大的一颗炸弹,不仅仅是炸懵了理学各派,更是冲击了皇权威严。

    朝中已经有人开始对周炯老爷子编纂这册文集的目的产生了质疑,而且已经有人在弹劾周炯老爷子如此做,是在动摇江山社稷,认为他有反心。

    至于说证据,莫须有就行。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周相爷已是耄耋之年,家中子侄不是教书匠就是清流文人,他造反干嘛?闹着玩吗?”

    贾琮将手中的邸报扔到一边,万分鄙夷弹劾周炯造反的那个无名之辈。

    真是把人给气笑了,估计这个时候,皇帝陛下怕是正犹豫要不要撬开这人的脑壳,看看这人的脑瓜里装了什么玩意。

    “别气了,就当是个笑话就行。”

    黛玉将茶盏递了过去,歪头笑说:“这些人不过是找不到周老大人以及这册文集的错漏,拿这无用的借口发泄他们的不满罢了。没人会当回事,也不可能当回事。”

    “我知道……只是不忿这些人的无耻罢了。”

    贾琮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他亦只是发泄心中的郁结之气而已。

    已故魏文正,如今的周炯,都是在位极人臣之时就意识到了解开理学禁锢的重要性,一代人接一代人的拼尽全力的挥刀砍向那根锁链。

    就像是愚公移山,一点点的撬动了理学这个庞然大物的根基。

    可惜了,千百年来所谓理学天道,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想要彻底根绝,太难了。

    “这是一场硬仗,打赢了,天朝就会迎来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之事将再次显现。若是输了,如今的国强民富万国来朝都会是镜花水月,或是百年,天朝就会再次固步自封,最终成为异族的盘中餐。”

    西洋为何会在黑暗的中世纪后突然崛起,并且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原王朝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最强劲对手?

    文艺复兴,思想上大爆发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贾琮能推动一场变法,能利用前世的记忆让大夏出现短暂的爆发性成长。

    但若是思想始终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红楼御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橘猫不是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橘猫不是猫并收藏红楼御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