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军制变迁(上)(1/2)
郭康虽然也想关心下那边,但酒醒的脱欢很快告诉他,有另一个重磅消息:马穆鲁克那边,有人希望邀请他们介入。
说实话,郭康一点也不觉得这个消息多重磅。
这几个马穆鲁克使者,肯定不是雇工程师这么简单——或者说,他们想雇佣的,估计至少也是战场上的那种工程师。
而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怎么让人意外。
马穆鲁克政权,与中原人理解的朝廷,在很多方面相差甚远。
紫帐汗国虽然因为对商业的依赖,和统治不同地区的需求,保留了一些希腊和蒙古元素,但汗国的核心区“罗马尼亚”,如今却是个中原风格浓厚的地方。
这里的行政区域,可以分为行省——州府——农庄三级。不过,虽然起了个中原人熟悉的名字,但紫帐起家时地盘有限,他们的行省,充其量就是古时候的郡。所谓府,也就是中原的县而已。在最基层,就是一个个军团农庄了。
紫帐汗国的军事色彩十分浓厚,各级都有对应的军政机构,和理论上的地方军队编制。
行省的军事机构,叫做卫。最早这是个单独的军事组织,负责从征战到筹措军费的各种事务,近乎一个封建王国,十分粗糙——因为紫帐汗国一开始,只是个武装种田组织,基本上就是各家你负责一块、我负责一块,这么硬凑起来的。
这个卫,就是直接搬的当时元朝的编制,它的历史比紫帐行省本身还悠久。
后来,经过多年的调整,汗国的行政机构逐渐完善,行省逐渐成了地方最高级的机构。
海伦娜太后执政时,和掌控南衙诸卫的汉人世侯发生了矛盾。此时,南衙各卫以李应麟为首,曾经废黜玛利亚太后,打赢了“南北战争”,风头很盛。于是,海伦娜太后抛出了地方行政改制的话题,提出完善行省制度,把卫与省一一对应。过大的卫应该拆分,而较小的则进行补齐。
李应麟、曹勋等人认为,这就是故意针对自己,是希腊人想窃取他们的胜利果实。但这时,汗国仅存的第一代老臣、元老郭盖站了出来。
郭盖认为,行政机构的改革和正规化,是个必须的过程。大家完全可以在更完善的制度下,遵循已有规则进行管理。他不支持李应麟等人再次发动“兵谏”,认为现在不是当时那种生死关头,整天动兵破坏规则不是好事。
他建议李应麟答应下来,另一边,他也会要求希腊和塞尔维亚贵族们增加进京朝见的频率,放弃一部分世袭庄园的控制权,作为对应。大家各退一步,才能让汗国更好。
李应麟认为郭盖这是拿自己的利益兑换别人的让步,负气离开。然而不久之后,在阿德里安堡庄园,召集塞尔维亚贵族们开会的太后,突然收到了报告。
有人告发李应麟、曹勋、唐敖、吴兆国等人,正在准备集结军队,围攻庄园,杀死太后。太后立刻带着约翰八世大汗,南下奔往君士坦丁堡,下令关闭城门。
太后让留守的左丞相耶律坚负责守城,自己则躲进了娘娘庙里。她倒是没有去干涉城防,而是利用自己的声望,引来了一大群市民拿着武器,在庙外和墙头集合,声称要保卫她。还下令征召太师郭盖、大宗正塔里失等人,要求他们率军保卫大汗。
李应麟当时正在唐敖营中,跟唐敖、吴兆国喝酒。具体商量了什么,是被诬陷还是真要兵变,现在也没人说得清了。
但当时,确实有部下建议,既然对面已经这么说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再废个太后。按李应麟的脾气,也很可能照做,所以现在李家自己,都没法完全消除这个说法。
李应麟等人当时也打听到了情况变化,认为现在为时已晚。城里的守军已经被太后等人控制了,仓促攻城,基本没有什么希望,反而做实了指控。这次的时机和理由选的太巧,实在找不到破局办法了。
无奈之下,李应麟和唐敖弃营出奔,坐船渡过黑海,投奔对抗奥斯曼时的老盟友艾里特纳贝伊国。吴兆国则向西逃走,在一支商队掩护下逃往意大利。
曹勋可能是最无辜的。当时他根本就不在现场,正按照例行规定,把这一年北方各卫的留用士官们带去阿德里安堡,准备例行的集训。事发的时候,他和几百名士官还在船上,第二天上了岸,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众人人心惶惶,搞不清什么情况。得知太后跑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曹勋的妻子是罗斯人,赶来给他说明情况,让他赶紧离开,回岳父那边去。曹勋只好又坐船返回,遣散了士官们,自己带着几个亲信,在岳父的帮助下藏了起来。
两天后,见情况稳定,太后从庙里出来,从一头雾水的耶律坚手里接过指挥权。最终,李应麟的领地被拆成了两个半行省,唐敖和吴兆国的柱国身份被废除。
来开会的塞尔维亚贵族们,也被太后挟裹着,稀里糊涂进了君堡。在之后赶来的郭盖的压力下,被迫同样接受了政区的重新划分。
本来,曹勋家族也要被处理,但他妻子十分彪悍,提着把斧头,闯进宫里,到处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实话,郭康一点也不觉得这个消息多重磅。
这几个马穆鲁克使者,肯定不是雇工程师这么简单——或者说,他们想雇佣的,估计至少也是战场上的那种工程师。
而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怎么让人意外。
马穆鲁克政权,与中原人理解的朝廷,在很多方面相差甚远。
紫帐汗国虽然因为对商业的依赖,和统治不同地区的需求,保留了一些希腊和蒙古元素,但汗国的核心区“罗马尼亚”,如今却是个中原风格浓厚的地方。
这里的行政区域,可以分为行省——州府——农庄三级。不过,虽然起了个中原人熟悉的名字,但紫帐起家时地盘有限,他们的行省,充其量就是古时候的郡。所谓府,也就是中原的县而已。在最基层,就是一个个军团农庄了。
紫帐汗国的军事色彩十分浓厚,各级都有对应的军政机构,和理论上的地方军队编制。
行省的军事机构,叫做卫。最早这是个单独的军事组织,负责从征战到筹措军费的各种事务,近乎一个封建王国,十分粗糙——因为紫帐汗国一开始,只是个武装种田组织,基本上就是各家你负责一块、我负责一块,这么硬凑起来的。
这个卫,就是直接搬的当时元朝的编制,它的历史比紫帐行省本身还悠久。
后来,经过多年的调整,汗国的行政机构逐渐完善,行省逐渐成了地方最高级的机构。
海伦娜太后执政时,和掌控南衙诸卫的汉人世侯发生了矛盾。此时,南衙各卫以李应麟为首,曾经废黜玛利亚太后,打赢了“南北战争”,风头很盛。于是,海伦娜太后抛出了地方行政改制的话题,提出完善行省制度,把卫与省一一对应。过大的卫应该拆分,而较小的则进行补齐。
李应麟、曹勋等人认为,这就是故意针对自己,是希腊人想窃取他们的胜利果实。但这时,汗国仅存的第一代老臣、元老郭盖站了出来。
郭盖认为,行政机构的改革和正规化,是个必须的过程。大家完全可以在更完善的制度下,遵循已有规则进行管理。他不支持李应麟等人再次发动“兵谏”,认为现在不是当时那种生死关头,整天动兵破坏规则不是好事。
他建议李应麟答应下来,另一边,他也会要求希腊和塞尔维亚贵族们增加进京朝见的频率,放弃一部分世袭庄园的控制权,作为对应。大家各退一步,才能让汗国更好。
李应麟认为郭盖这是拿自己的利益兑换别人的让步,负气离开。然而不久之后,在阿德里安堡庄园,召集塞尔维亚贵族们开会的太后,突然收到了报告。
有人告发李应麟、曹勋、唐敖、吴兆国等人,正在准备集结军队,围攻庄园,杀死太后。太后立刻带着约翰八世大汗,南下奔往君士坦丁堡,下令关闭城门。
太后让留守的左丞相耶律坚负责守城,自己则躲进了娘娘庙里。她倒是没有去干涉城防,而是利用自己的声望,引来了一大群市民拿着武器,在庙外和墙头集合,声称要保卫她。还下令征召太师郭盖、大宗正塔里失等人,要求他们率军保卫大汗。
李应麟当时正在唐敖营中,跟唐敖、吴兆国喝酒。具体商量了什么,是被诬陷还是真要兵变,现在也没人说得清了。
但当时,确实有部下建议,既然对面已经这么说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再废个太后。按李应麟的脾气,也很可能照做,所以现在李家自己,都没法完全消除这个说法。
李应麟等人当时也打听到了情况变化,认为现在为时已晚。城里的守军已经被太后等人控制了,仓促攻城,基本没有什么希望,反而做实了指控。这次的时机和理由选的太巧,实在找不到破局办法了。
无奈之下,李应麟和唐敖弃营出奔,坐船渡过黑海,投奔对抗奥斯曼时的老盟友艾里特纳贝伊国。吴兆国则向西逃走,在一支商队掩护下逃往意大利。
曹勋可能是最无辜的。当时他根本就不在现场,正按照例行规定,把这一年北方各卫的留用士官们带去阿德里安堡,准备例行的集训。事发的时候,他和几百名士官还在船上,第二天上了岸,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众人人心惶惶,搞不清什么情况。得知太后跑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曹勋的妻子是罗斯人,赶来给他说明情况,让他赶紧离开,回岳父那边去。曹勋只好又坐船返回,遣散了士官们,自己带着几个亲信,在岳父的帮助下藏了起来。
两天后,见情况稳定,太后从庙里出来,从一头雾水的耶律坚手里接过指挥权。最终,李应麟的领地被拆成了两个半行省,唐敖和吴兆国的柱国身份被废除。
来开会的塞尔维亚贵族们,也被太后挟裹着,稀里糊涂进了君堡。在之后赶来的郭盖的压力下,被迫同样接受了政区的重新划分。
本来,曹勋家族也要被处理,但他妻子十分彪悍,提着把斧头,闯进宫里,到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