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埃米尔之外,哈里发本人也多次派人,试图和叙利亚的紫帐汗国联系。

    虽然名义上担任苏丹,获得了发行钱币、任免大臣等诸多权力,但他很明白,这些都只是临时的招牌而已,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真正想做什么,依然还要看埃米尔们的脸色。

    当苏丹,实际上是个危险的工作,马穆鲁克政权的历史上,被这些骄兵悍将干掉的苏丹并不少。现在,只是他们一时找不到负责背锅的人,临时起意才拉个人充门面。一旦局势稳定,一个真正的军事强人脱颖而出,苏丹的位子肯定还得丢掉。

    更麻烦的是,苏丹这个职务,明显缺乏良好的“退出机制”。一些马穆鲁克们商量着,准备把哈里发的位子,给他的弟弟,把他一撸到底。这样的话,他运气好点,只会被流放、监禁;运气差点,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可以说,正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天方教世界的教友们,都谴责马穆鲁克随便废立哈里发的行为。可惜的是,教友们的舆论一向只在拖后腿时才有效用。要是真能帮上忙,也不用等到当今了……

    在郭康那个世界的历史上,第二年,穆斯塔因就会连哈里发的位子都丢掉。而马穆鲁克们也会继续混战十年,甚至出现过两年换了五个苏丹的情况。

    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数字会不会发生变化,但郭康看看那边传来的零散消息,就可以知道,混乱的状况一点都没好多少。

    据这次来访的埃米尔优素福说,在亚历山大,少数还忠于哈里发的军官和学者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到处拜访、讨论。目前,只有两个方案有些可行性。

    第一个方案,是联系叙利亚的埃米尔哈菲兹。

    从古埃及开始,只要强大一些,埃及势力必然会试图控制叙利亚。而从萨拉丁时代开始,叙利亚理论上也是埃及的地盘。但那里的实际控制者,始终是当地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他们经常会抱团作战,对抗更强大的埃及政权,谋求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马穆鲁克政权内部,也有埃及和叙利亚两大势力。埃及一方相对强大,叙利亚一方则相对弱势。也是因为如此,叙利亚的埃米尔们,不但不想进攻紫帐汗国控制区,还经常主动和他们往来。

    现在,埃及的动乱稍微安定了些,最大的军阀、切尔克斯人谢赫·马哈茂迪逐渐掌控了局势,与叙利亚方面的对立也日渐严重。于是,哈菲兹指责谢赫,说他迫害哈里发,扬言要打进埃及清君侧。有这一方在,或许可以制约谢赫的肆意妄为。

    但众人也明白,这个方法不是长久之计。

    他们都是在马穆鲁克治下长大的,很了解这些军阀的行事风格。这两边斗起来,最后只会有一个胜利者。如果谢赫成功,压服了哈菲兹,那哈里发肯定会遭到他更愤怒的报复;如果哈菲兹胜利,谢赫被推翻,那哈菲兹就会成为下一个谢赫。哈里发的处境,也就只能好转这一段时间,之后依然前途未卜。

    所以,现在应该需要第二个方案。那就是按照传统,借助更“外”的外力,对付这些失控的军阀们。旁边的紫帐汗国,就正好符合条件。

    紫帐汗国现在正是兴盛期,有实力出兵。而且,他们在叙利亚也有领地,可以威慑心思不定的哈菲兹。

    最重要的是,紫帐汗国很看重商路,一直想寻求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之前和帖木儿联军攻打马穆鲁克,也是这个理由。在战败后,当时的苏丹被迫让给了他们一些商业权力,但紫帐汗国显然还不满足。

    这时候,只要承诺把地中海—红海通道向他们完全开放,紫帐汗国一定会不遗余力提供支持的。

    这次,使团的目标,就是和汗廷谈谈这件事。

    对此,紫帐汗国也确实颇为心动。

    而刚来这里的让娜公主,也活跃起来。之前,组织十字军的事,是狄奥多拉帮她想的理由。但现在,她似乎真的准备这么做了。

    对此,她和马穆鲁克使者一拍即合。

    找十字军保卫哈里发,也是个传统了。当年,埃及的法蒂玛王朝,面对强大的赞吉王朝入侵,就请了十字军帮忙。

    耶路撒冷国王阿马里克亲自率军进入埃及,和赞吉军队作战。而作为报答,法蒂玛王朝向十字军缴纳岁币。不知道他俩有没有结为兄弟之国,但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萨拉丁赶走了十字军,以法蒂玛王朝当时的情况,可能会真的甘当耶路撒冷的附庸,成为“臣哈里发”、“臣苏丹”之类了。

    既然有前例,现在再来一次也没什么。

    以他们的视角和习惯思维,这在理论上确实是个好选择。阿拔斯王朝衰落之后,大家都是组织“古拉姆”,靠外人压制本地豪强,维持政权的。

    当初,哈里发和苏丹们认为,这些人是外来户,没有根基。但是,文化落后的突厥人,很快接受了天方教和波斯文化,开始寻思着自己上。原先的政权,就很快被他们推翻了。

    这说明,突厥奴隶虽然是“外人”,但还不够“外”。要是按照这个逻辑,借助紫帐汗国的拜上帝教军队,对付天方教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正统大汗阿里不鸽并收藏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