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空中飘落阵阵细雨,晨风伴着雨水打在身上使人顿觉寒凉。汤予惠能慧明伫立雨中,如烟如雾的雨丝从三人头顶顺着脸颊滑落。

    慧明的眼神自锡杖袈裟上移开,冲惠能说道:你说师傅传你衣钵又传你心法,那你倒是讲于我听。若是胡乱言说,就证明你的话全是谎话,师傅的衣钵我便带回寺中。彼时你可不要怪我!

    惠能谦声说道:不知慧明师兄想听什么?

    慧明搜索枯肠,说道:你就讲道。

    这道自古至今最是难讲。昔日老子著《道德经》开篇之语即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不可说,只要能说的道就不是道。

    惠能心知慧明为难自己却不计较,朗朗说道: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惠能虽寥寥数语却满含佛家真理,慧明听罢大惊失色,心下不住赞叹,但他有意刁难,沉思片刻又说道:我每日吃斋诵经,拜佛参禅,三十余年一刻未歇,可总觉止步不前,不得精进,无法多修功德。你却说说该当如何?

    惠能微然一笑,说道: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惠能每说一句,慧明的惊愕便增添一分。

    惠能眼望慧明稍一停顿,和声说道: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慧明冷汗直流,心内波澜起伏。突的惠能大声喝道:即心名慧,心慧则明。慧明!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不思恶,不思善,那个才是你慧明首座的本来面目?

    这慧明乃陈朝宣帝之孙,隋灭陈,慧明流落民间,曾入行伍当过四品将军。由于家道变故使他早有出家的念头。最初慧明在永昌寺为僧,因求道心切前往双峰山叩谒四祖道信,后道信亡故其又皈依五祖弘忍门下继续研究佛理数十年。尽管慧明是一介武夫,脾气暴戾,但他本性善良,慕道求真之心更是虔诚,只是因缘未到,久不开悟。不料此刻得遇惠能点拨,只觉浑身颤栗,遍体流汗,热泪盈眶,悲喜交加。

    二人眼神交汇,惠能目光如刀,仿佛能看穿慧明心中所想。慧明静心良久,双手合十说道:贫僧久在恩师座下受诲,实未省自己本来面目。不及惠能师弟一夕之功!今蒙师弟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惠能听慧明唤自己为师弟知其回心转意,忙上前两步,说道:慧明师兄言重了。

    慧明长叹一声,回想过往种种,感慨万千。他当下大悟,心中说不出的轻松畅快。惠能见慧明的眼神清澈无比,好像与方才变了一个人,遂伸手一指石头上的锡杖袈裟,说道:恭喜慧明师兄开悟得法。小僧有言,师兄若能领会师傅的心法,那衣钵你就可拿去。现慧明师兄大彻大悟,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僧愿守诺言。

    慧明扫了一眼锡杖袈裟,歉然道:贫僧愚钝,为了身外之物险险做出错事。师傅一生明谨,其将衣钵传于师弟,定是深思熟虑,饱含深意。现我已知普天之下唯有惠能师弟才是继承师傅衣钵的不二人选。贫僧先前多有得罪,师弟勿怪。慧明说完,二人相视而笑,已莫逆于心。

    汤予在旁瞧得清楚,看惠能不过几句话便将慧明度化,钦佩不已。慧明又朝惠能汤予深施一礼,然后开怀大笑纵身而去,一瞬间已没入林影之中。

    二人朝慧明远去的方向望了半晌,汤予说道:慧明初来时怨气深重,离去时坦荡宽忍。我虽不懂佛法,但听惠能师傅之言也是深有感触。金玉良言的确胜过刀枪剑戟!惠能师傅果然有降龙伏虎的手段。

    惠能展颜笑道:汤大侠谬赞了。慧明师兄乃具慧根之人,只是一时迷惑,今日他顿悟正觉,是他长年修持之功,非小僧之能。

    惠能深藏若虚,谨慎持稳,汤予看在眼中越发敬重。他素来独行独往,尽管逍遥自在然而有时也感寂寞孤独。现惠能相伴左右,初时虽生疏尴尬,可稍有接触就觉惠能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聪明睿智,见识非凡,甚得汤予之心。

    二人不再耽搁,拾起青石上的锡杖袈裟向南赶路。方走了二三里就见前方小路上赫然站着一位僧人大刺刺的挡住去路。

    汤予惠能刚刚送走慧明,想不到又遇波折。二人微一楞神,从左右后三个方向各走出一人,把汤予惠能围在中央。惠能晓得是东山寺的僧人为了弘忍的衣钵在此堵截,他环视四周,神色不变,施礼说道:小僧惠能见过智冼惠藏玄约法如四位师兄。

    汤予闻听,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长剑无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汤献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汤献伟并收藏长剑无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