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这简直就是北周战争史中的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耻辱。

    若非亲眼所见,无人会相信此刻丢盔弃甲仓皇逃窜的是北周和突厥的上万联军。

    气势上,北周已经输了。

    《左传》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联军数日久攻金墉城不下,本就锐气大减,如今对方援兵已至,北周将士斗志已失。

    此一战,莫名其妙却又好似理所应当。

    城墙上本以做好以死殉城的金墉城将士,目光灼热滚烫的望着城外厮杀的援军,心中温热。

    将士从不畏惧牺牲,保家卫国是天职。

    他们恐慌地是被誓死守护的家国抛弃。

    幸好,北周王旗迎风招展屹立不倒,似是一盏明灯明晃晃的照亮了幸存者的内心。

    这一缕光明,看似微不足道,实则确实将士百姓对北齐强大的归属感。

    乱世之中,最不值钱的是人命,但最值钱的也是人命。

    有人,才有家,才有国。

    金墉城外形势大好,北周将士四散奔逃,高头大马上白衣银甲的兰陵王终于看清了人堆里的人影。

    “太子殿下?”

    面具下的俊脸,难掩震惊,忍不住失声道。

    远在邺城养尊处优的太子殿下何时悄无声息的到了洛阳,且还毫不畏惧当机立断投身战场解金墉之危。

    八岁……

    太子殿下仅仅只有八岁啊。

    可挥向敌人的长剑却一点儿也不含糊,手起剑落,敌人身上便会多一个血窟窿。

    旁边那位?

    陆郡君?

    高长恭:……

    (?o?;;

    总觉得这一幕,好似天方夜谭。

    宫墙内说话轻声细语,温和敦厚,以体贴周到著称的陆郡君竟也拿起了长刀,死死护在太子殿下身侧。

    任何妄想偷袭太子殿下的敌军都被她如秋风扫落叶般快刀斩乱麻。

    今日所见之事,一件比一件荒诞。

    这邺城宫墙内的风水竟能滋养出这般彪悍的太子殿下和陆郡君。

    不得不承认,实在是强的很!

    高长恭手中长戟不断挥舞,朝着荪歌身侧靠去。

    太子殿下亲至金墉,那他便有义务保太子殿下周全,这是为臣为将的本分。

    “堂兄!”

    清泠泠脆生生的声音如同夏日冰碗中的梅子酒,亦似这寒冬腊月傲然盛开的梅花。

    短短的两个字,一声算不得洪亮的叫声,仿佛真的有片刻驱散了战场的血腥和杀戮。

    高长恭心神大震,坐于马上的身躯微微踉跄,手中长戟差点儿脱手而出。

    堂兄?

    堂兄?

    面具之下,高长恭那张俊美到倾城的面颊涌现出复杂之色。

    今日之事,好似一件比一件离奇。

    年仅八岁的太子殿下身着不太合身略显笨重的盔甲,手中的长剑还淌着鲜血,嘴巴咧的大大的,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脸上洋溢着明媚干净的笑容,那双盛着惊喜的眸子灿若星辰。

    他的到来,对太子殿下来说是惊喜吗?

    高长恭的心中似是有无数的疑问。

    陆令萱余光一瞥,心中了然,这便是殿下等的天降神兵。

    兰陵王,高长恭。

    原来,殿下能掐会算事真的。

    “郡君莫要分神,战场上分神是要丧命的。”

    高长恭的长戟刺中陆令萱身后的北周士兵,冷声提醒道。

    顿时,陆令萱正色。

    方才若不是高长恭,她可能也是一具死尸,任由战马践踏。

    有了高长恭的神兵,金墉之围解,獠牙面具兰陵王五百骑,名震天下。

    同时,北齐年仅八岁的太子殿下也首次进入了诸国的视线。

    英雄出少年,可遇不可求。

    也许,北齐将兴。

    也许,高家自高纬起将会改头换面。

    邙山大捷,洛阳之役大胜的消息传入邺城,太武殿中寻欢作乐的高湛在听闻战报后,失手打碎了杯盏,清冽的美酒沾湿了衣衫。

    比之邙山大捷,更令他惊讶的是他的儿子。

    非但没有死在险象环生的战场,还立下了赫赫战功,与高长恭一起名扬天下。

    还真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有子如此,他可以高枕无忧,心无旁骛的一心享乐了。

    看来得将禅位一事提上日程了。

    俗话说得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他的太子既然有此才能,那就早日在皇位上发光发热吧。

    若高纬能让北齐长治久安,那他作为太上皇夜夜笙歌的享乐也能无穷尽。

    高湛心中渐渐有了思量,丝毫没在意被酒水打湿的衣衫,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

    大喜!

    值得普天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安离不失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离不失眠并收藏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