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所以,他就要成为陛下手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利刃。

    这是陛下所想,亦是他的终生所愿。

    北联突厥,高长恭先夺夏州,再夺丹州,悍然在北周的边防上撕开了一条口子,让都城长安瑟瑟发抖。

    无夏州,丹州,长安城便少了屏障。

    同时,高长恭鬼面战神的名号越发响彻,让敌人闻风丧胆。

    就好似,骏马,名将,面具,构成了无双战神,名动天下。

    宇文邕:

    北周欢聚一堂丝竹声声的饯别宴,此刻鬼一般的寂静。

    短短时间,丝毫不让人反应,连下两州,鬼面战神不愧是鬼面战神。

    但宇文邕在意的并不是高长恭,而是那位久居邺城,运筹帷幄的北齐国君高纬。

    背后出阴招,所说兵家常说兵不厌诈,可这是不是也太阴险了

    小小年纪,就是老阴批。

    所以,从一开始,高纬就断定了他的选择,在他犹豫挣扎时,便决定了出兵。

    或者更确切的说,他的选择对于高纬而言并不重要!

    饯别宴摇身一变成为了壮行宴,杨坚来不及收拾告别,星夜兼程离开了长安城。

    再不走,他怕以高长恭的用兵入神不用多久便会兵临城下围攻长安城,届时长安城便是那被捉的瓮中鳖,上天入地求救皆无门。

    早就知高长恭神勇,却不知如此深不可测,老天爷还真是偏爱北齐啊。

    杨坚忍不住在心中喟叹,只希望陛下和伽罗能够稳住京城中的局势,否则他在前方只会更加艰险。

    杨坚抬头看着高悬头顶的明月,心中不可抑制的升起了些许萧索惆怅之意。

    这明月,想要照亮的到底是北周,还是那北齐

    亦或者是,明月当空,自始至终想要照耀的都是这片完完整整的华夏大地。

    杨坚连夜离开,宇文邕召集百官商讨应对策略,不知何时,北齐那份言辞恳切的求婚国书传入了百官耳中。

    “陛下,有句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位年逾半百看起来德高望重的老者朝着宇文邕遥遥行了个礼,神神叨叨开口。

    宇文邕眉心直跳,心中隐隐有股不详的预感。

    不知当讲不当讲,那就不要讲!

    可自继位以来便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的他,说不出这般恣意放肆的话。

    他想名垂青史,他想成为一代明君。

    “正是群策群力之际,诸君更应集思广益。”

    闻言,老者就好似突然有了底气一般,高声道“陛下,老臣听闻北齐有心与我大周交好,结为姻亲之国。”

    “两国交战,会带来大量的伤亡,妻离子散,且耗时耗力,能免则免。”

    “随国公的女儿能肩负起两国握手言和的重任,应是荣耀。”

    “不如……”

    宇文邕听的咬牙切齿,心中愤恨“不如”

    “不如将爱卿府中嫡亲的孙女也一并送去还是不如将府中儿郎征入军中,送往边境”

    历经三朝的老臣,竟是这般白目。

    前脚,杨坚手握兵符,率军应敌。

    后脚,朝臣就要把他唯一的女儿送去和亲。

    这种愚蠢至极的行为难道不是在逼着杨坚反,逼着杨坚投敌吗

    “不知爱卿觉得寡人说的是否有理,毕竟,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对于令郎君来说,也该是荣耀。”

    宇文邕深刻怀疑,他是不是太给这些老臣脸了,导致他处处束手束脚。

    也许,他该效仿早年间的北齐。

    杀多了,也就干净了。

    不动脑子,净说些没用的。

    老者一噎,面色涨红,喉头滚动,嘴巴开开合合,半晌仍是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北齐势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若是将阖府男丁送往前线,这跟犯下抄家灭族的大罪,充军流放有何区别。

    “陛下,老臣无此意。”

    “老臣只是心忧大周安危,不忍见大周受战乱纷扰,风雨飘摇。”

    “若能一人换天下安,何乐而不为。”

    这一刻,避战怯战的主和派,纷纷声援老者,一时间大殿之中的气氛又诡异的热烈起来。

    杨坚一派的官员见状不妙,连忙开口反驳,可终归势单力薄。

    毕竟,一个杨丽华,于百官而言,无足轻重。

    “好!”

    “真是好的很!”

    宇文邕一掌重重的拍在案桌上,沉闷却又响亮的声音,让百官的无休的争执戛然而止。

    满朝文武都是一帮蠢货,自私自利。

    眼界,胸怀,见识这种东西都被狗吃了吗

    “你们真以为一个杨丽华就能遏制住北齐的狼子野心吗”

    “稚子都不会似你们这般天真可笑。”

    “高纬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安离不失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离不失眠并收藏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