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秦家大郎眼中的挣扎痛楚,她看在眼中。

    哪怕秦家大郎的罪恶罄竹难书,但史书上仍留下了他在北宋末年立志抗金不卑不亢的身影。

    这一点,任谁都无法磨灭。

    越来越烫,荪歌咬牙,秦家大郎,你可不要恩将仇报啊。

    正在努力辞去割地使一职的秦家大郎,隐约出现了幻听。

    李夫人?

    还是咬牙切齿的声音?

    是在恼怒他的挣扎徘徊,还是失望于他的无作为。

    秦家大郎登时怔住,面露苦笑之色。

    李夫人,早已离世。

    在他知晓丧事事,李夫人已下葬。

    但教导点拨之恩,他铭记于心。

    咬咬牙,秦家大郎跪地,痛声道“官家,此刻并不只有求和一条路啊。”

    “去岁年末,金兵兵发两路,东西大军,试图围攻汴梁,但完颜宗翰所率的西路军仍没有攻克太原,无法与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会合。”

    “单靠东路军,只要防守得当,汴梁城绝对不会失守。”

    “内有李大人统一安排城防,外有各路勤王大军正在路上,陛下只要再坚守一月,汴梁城危机便解。”

    “若操作得当,里应外合将完颜宗望的东路大军拖死在汴梁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主战派的三十余名官员,日夜思量,讨论,深觉不和谈才是汴梁唯一的生机。

    一旦和谈,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话音落下,朝堂之上,有跪倒了数十人。

    国家虽逐渐衰亡,但仍有很多人心中的热血不曾浇灭,都在试图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大宋。

    只要有一丝可能,就会有人坚持到最后。

    也许这份力量很弱小很弱小,但却能证明这个国家尚且有救。

    赵桓端坐于皇位之上,面露犹豫之色“金兵无坚不摧,若太原城被攻破,届时想和谈都没有机会了。”

    “官家,西北军在神宗陛下时,就常年与西夏作战,战备从未松懈,沙场经验丰富。”

    “太原易守难攻,城防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又有名将坐镇,绝对可以抵御金兵西路大军至少半年!”

    “官家,为了大宋,绝不能答应金人的和谈条件啊。”

    数十名官员跪在地上,泣血呼喊。

    说来也可笑,偌大的北宋,兵力百万之巨,竟唯有西北军有一战之力。

    “官家,完颜宗望此时提出和谈条件,本就是缓兵之计。”

    “若此刻和谈,待太原被攻破,两路合围,汴梁危矣。”

    坐在玉阶之上的荪歌,眼眶微微发热。

    无论哪个时代,都有可爱的人。

    细想着下,这些人的想法是可行的。

    只要能死死将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咬在汴梁城外,攻不进,也退不出,那么勤王之师一到,孤立无援的金兵东路军就是盘中餐。

    百万勤王师,就是用尸体堆,也能堆死金兵。

    这样的话,也许大宋还能得几年喘息。

    官家励精图治,官员勤政,武官练兵,未尝没有反攻之机。

    只可惜,人心不齐。

    这朝堂的主战派,不足三分之一。

    钦宗本就懦弱善变,靠不住啊。

    若始皇帝在此,哪怕朝堂无一人赞同,只要还有兵可用,他也会高呼,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的疆土,绝不允许任何外邦染指!

    “朕,朕再想想。”赵桓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是好。

    主战派跪地乞求,主和派也开始劝说赵桓,将求和说的天花乱坠。

    荪歌嗤笑,古往今来,名臣无力补天的原因,不外如是。

    地上跪着的主战派,不知跪了多久。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和派,也不知说了多久。

    钦宗赵桓那颗本就偏移的心,此刻越发偏移。

    他不敢赌!

    他不能将汴梁城的存亡系于太原一城。

    如果结果并不如主战派所设想的那般,等待他的就是城破人亡。

    而太上皇此刻早已带着蔡京童贯之流远离战火,他若亡,太上皇的东南小朝廷,即刻便会摇身一变成为大宋正统。

    那他呢?

    他算什么?

    太上皇的替死鬼吗?

    少年时期,从未得到过父皇的半分宠爱。

    父皇所有的偏爱都给了三弟赵楷,甚至为了三弟不惜改变祖制。

    毫不吝啬的偏心,让朝臣们摇摆不定担忧三弟随时可取他而代之。

    结果呢?

    金兵过黄河,大宋危在旦夕,找替死鬼的时候又坚定不移的选择了他,三封禅让诏书,就算是他昏迷,抬也要把他抬上皇位。

    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被父皇如此坚定选择。

    不,主战派官员的话给不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安离不失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离不失眠并收藏快穿:千古风流人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