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林解元只鼓动别人上书,自己却只想隐姓埋名,那就很可疑。

    但若林解元敢在奏疏上出现名字,那就说明林解元真有把握,没人会拿自家的小命和前途开玩笑。

    这时候天都已经黑了,李如松便让军士们打起了灯笼在前面照路,然后上马引着林泰来向北走。

    林泰来诧异的说:“这不是去巡捕营的路。”

    在他印象里,巡捕营“总部”应该在东城。

    李如松答道:“林解元乃当世豪杰,焉能委屈在巡捕营过夜!”

    邀买人心谁不会啊,既然决定用人之策,那当然就要人给予厚待。

    没多久,林大官人便看到了比首辅家气魄还大的朱门,宁远伯府到了。

    当然这时候宁远伯李成梁还在辽东工作,并不在府中,李如松这个长子就算是主人。

    进城的时候,林大官人绝对想不到,今晚没有住在会馆,也没在申家或者王家留宿,居然跑到之前素不相识的宁远伯府来了。

    好吃好喝的招待过后,李如松便迫不及待的把林大官人请到书房。

    上疏议论皇帝寿宫这事有点敏感,最好还是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以免出现意外。

    李如松当年师从名士大才子徐文长,在文事方面写个奏疏还是没问题的,不需要假手于别人。

    历史上的李如松,还留下过诗词给后世。

    想到这里,林泰来忽然又发问:“听说你当年曾经拜徐文长先生为师学习?”

    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李如松答道:“确有此事。”

    林大官人叹道:“我在苏州发起了一个文社名曰更新社,遥尊徐文长先生为精神领袖。

    去年我们更新社与看不起徐文长的复古派开始大打出手,至今屡战屡胜。”

    李如松愕然不已,你这个解元不是武解元么?怎么还操办起文坛业务了?

    你所说的“对复古派大打出手”,是物理意义上的打吗?

    不过既然说到徐文长,这关系就近了点。再怎么说,徐文长也是给李如松当过老师的。

    所以李如松还是友情提醒了一下:“主持武举考试的兵部张大司马,乃是复古派后七子之一。”

    伱一个武举人,如果因为文学事业得罪了兵部尚书,导致武科考试失利,那就太搞笑了。

    文武两条腿走路的林大官人不以为然,又叹道:

    “如果不是我们更新社人数实在太少,入社标准实在太高,现在文坛哪还有什么复古派的声音!”

    李如松好奇的问:“入社标准是什么?”

    林泰来回答说:“入社标准目前暂定就四个字,出将入相吧。”

    李如松:“.”

    原本以为,林泰来故意提到更新社和徐文长,是想拉拢自己入社。

    现在看来,是自己误会了,原来自己还不配。

    闲聊完毕,随后就说起写奏疏的正事,林大官人口述,李如松执笔。

    但写完了奏疏后,李如松又有点患得患失起来,忍不住问道:

    “只写大峪山与世宗永陵对称呼应,实乃吉壤,宜在大峪山下仿照永陵兴建寿宫,就真能获得帝心?”

    已经夜深了,再加上今天十分劳顿,纵然强壮如林泰来也感到困乏,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信心十足的回应说:

    “李都督尽管放心!只要这封奏疏御前,你就是全京师这个月最闪亮的大臣!没有人能抢走你的风头!”

    在历史上,李如松属于万历的“爱将”,往往是领兵征伐的第一选择。

    林泰来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如松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还是别有机缘。

    但既然知道这个大趋势,就可以助推一把,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李如松简在帝心。

    在结交未来李大将的同时,又让李大将欠了自己人情,这就叫因势利导。

    反正也没付出什么,只要李如松以后不是白眼狼,这波就不亏。

    从这个角度想,把“福利”送给李如松,似乎比送给王家或者申首辅的收益都大。

    在明亮的烛光下,李如松反复看了好几遍刚写好的奏稿。评估完毕后,终于下定了最后决心,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

    因为在这奏疏的内容里,除了无脑称赞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对称美之外,没有其他什么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议的东西。

    就算达不到林泰来所吹嘘的神奇效果,最起码也不会有多大负作用,政治风险其实并不大。

    林泰来倒是无所谓,这么大一个京师,这么多的长安名利客,他就不信这份福利送不出去。

    王司徒不要,还有你李如松;如果你李如松也不要,那还有别人!

    如果林大官人现在是个官员身份,那就亲自独吞福利了,连升三级也不是梦。

    但很可惜,他林泰来现在没进入主流官场,就算独吞福利,也达不到利益最大化。

    皇帝也没法直接赐给林泰来一个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话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随轻风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随轻风去并收藏大明话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