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其发行初期严重遇冷,距离沪市十万八千里的内陆省份不报道更是情有可原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时段的重大新闻实在太多了些,报纸根本不缺新闻素材,甚至版面都不够刊登。

    比如北极熊倒了,每天占据报纸太多板块。

    比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92南巡,更是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国家有关市场经济体制的每个政策和指令,伟人的每次讲话和每个举动,报纸都会用大篇幅追踪报道,这样一来,哪还有千里之外的“认购证”啥子事呢?

    “叮铃铃叮铃铃.”

    就在他抓心挠肺时,座机电话又响了。

    这次还没等那娟父女反应过来,卢安已经手疾眼快地拿起了听筒。

    一听,果然又是俞莞之打过来的。

    “你好,再找下卢安。”

    “俞小姐,是我。”

    听到卢安的声音,俞莞之解释:“卢先生,不好意思,刚才可能信号不好,我就挂了。”

    哪是信号不好哟,是我根本没注意听你讲话。

    他现在很急,急到争分夺秒:“俞小姐,刚才那收音机.”

    “我怕它影响打电话,就关掉了。”俞莞之瞄一眼外面院子里的爷爷,这样告诉他。

    卢安快哭了,赶忙问:“收音机还在旁边吗,能打开吗?”

    俞莞之发怔,突然有点明白刚才为什么他一直没吭声,感情是听收音机去了。

    俞莞之说:“可以。”

    卢安道一声谢谢。

    俞莞之把听筒放茶几上,接着转身去了院子里。

    在爷爷的注视下,她温婉笑笑,然后拿起他老人家面前的收音机走回了客厅。

    老爷子有点郁闷,刚被大孙女撵出来,屁股还没坐热呢,收音机怎么又给拿走了?

    不过郁闷归郁闷,老爷子站起身,背个小手跟着回到客厅,收音机不听是不行的,它去哪,他老人家跟去哪。

    收音机仍在继续播报:

    【根据专业人士分析,按等待上市的公司及其股票数值看,在理论上,几乎应该是每张认购证都能被摇中.】

    听到这则消息,卢安心里拔凉拔凉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完了。

    之前的认购证发售之所以遇冷,是因为沪市广大市民认为摇号中签的概率很小。

    而这玩意又不能退货。

    要知道现如今沪市很多大学老师的工资一个月也就300到400左右,一张认购证就要30元了,这不是天价么?

    有谁敢乱买?

    可是这则新闻一出,卢安有理由相信,后面的认购证肯定会成为抢手货。

    或者说,目前在沪市,这认购证已经成了抢手货。

    那自己就算搭火车或者搭飞机过去,还来得及吗?

    他以前倒是有听说过,认购证早期遇冷时,外地人没证也能买到。

    而后面抢手了,控制也相应严格了许多,没证的外地人想要浑水摸鱼几乎很难。

    播报完了,收音机在滋滋滋的电流噪音中,转入了点歌栏目。

    就在爷孙俩面面相觑时,话筒种传来了卢安的声音:

    “俞小姐,谢谢,可以了。”

    俞莞之听罢,洁白如玉的手腕一抬,又把收音机放到了爷爷跟前。

    老爷子瘪瘪嘴,气不打一出来,哪还不知道大孙女让自己拿着收音机去外面?

    他偏偏就不,喝口茶,直接把收音机给关了,然后闭上眼睛靠在了沙发上。

    俞莞之笑一下,知道爷爷这是闲的慌找乐子,当即不再管他,拿起听筒说:“卢先生”

    “哎,咱们认识这么久了,不要再叫我卢先生了,有点折煞人,以后叫我卢安吧,或者小安也行。”

    接着就听到那个不要脸地说:“当然了,礼尚往来嘛,我也不叫你俞小姐了,以后叫俞总,还是俞姐?”

    闻言,沙发上闭眼休息的老爷子立马瞪开了眼睛,直直地望着大孙女手里的红色听筒。

    没去关注爷爷的神情,俞莞之会心一笑,沉吟几秒就道:“我比你大十来岁,以后就叫我俞姐吧。”

    听到对方这么说,卢安心里乐开了花,嘿!又向大腿成功靠近了一步啊,不错。

    目的达到,卢安为了抢时间,选择长话短说,“俞姐,刚才的收音机消息你听到了吗?”

    关于认购证的事情,身在沪市的俞莞之虽然没怎么去刻意关注,但其作为时下最热们的话题,还是听过不少。

    当下轻嗯一声,静待下文。

    她心里隐隐猜测,卢安应该是对这认购证动心了。

    卢安深呼吸一口气,进一步试探问:“俞姐,这认购证好买不?”

    心道果然如此,俞莞之恬静地说:“之前好买,这些日子听说炒的比较火热,一张难求,价格也比较高。”

    卢安心里一紧,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199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月麻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月麻竹并收藏我的199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