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不太能接受。

    张周道:“臣想到了减少开支的方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朱祐樘提起兴趣。

    张周侃侃而谈道:“臣算过,如果按照本来工部采购的价格,就算役夫方面不花费钱财,但口粮也需保证,难以节流。臣想来,若是以竞标的方式,让城中能提供材料的人,自行报价,再选取其中价低质优的,便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那时将会大幅降低成本。”

    大明修筑宫殿,材料是需要朝廷采购,而人力调用则一直是为人所诟病的“京营占役”。

    即以京师军营中兵士,来为皇家修筑建筑和园林等,除了提供基本口粮,基本就是用免费的劳动力,虽然占役的问题一直为言官所劝阻,但明孝宗既想节省又想修道观、宫殿等,自然占着不肯放。

    在京营当兵,可不是什么好事。

    日常训练都保证不了,天天去当工匠去修房子……一般人谁受得了?

    “竞标?”

    朱祐樘对这些名词都觉得很新鲜。

    萧敬先前已听张周提及过,他道:“回陛下,张解元的意思,就是多找几家供货,以形成竞争,降低成本。”

    “原来如此。”朱祐樘点头,好像省钱对他来说很重要,“但这样,材质能保证吗?还有秉宽,你先前不是提过,所选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天机?”

    张周道:“臣所说的天机,更多在木料、石料的长度和质地上,要更加致密和坚硬,要最大程度经受得起天雷地火。质地松的木料容易老化,也更容易被水火虫蛀所侵蚀,在材质的长度和宽度上也会有详细的要求。”

    “哦?”

    朱祐樘又听得是一头雾水。

    戴义在旁问道:“那就是跟上天什么的无关吧?”

    张周道:“木材和石料,只是区分于产地和质地的不同,真要往天机上硬扯,未免牵强。”

    朱祐樘笑道:“秉宽啊,你就是非要往上面牵扯,他们也听不出区别,伱还是挺实诚的。先前由他们转述,连朕都以为这些材料要先开光或是找道家人开坛做法驱邪呢。”

    “怎么会?”张周笑了笑。

    如果你不把这赚钱的营生交给我,说不定我真拿鬼神的东西来吓唬你。

    反正现在你们对我深信不疑。

    忽悠人,我可是一把好手。

    朱祐樘道:“那朕就批准这件事了,但有一点要求,一定不能以次充好,朕是要修筑一座可以用上百年的宫殿。”

    “是。”张周拱手。

    朱祐樘又示意让张周重新坐下来,他将张周的图纸合起来,好像是絮叨家常一般道:“秉宽啊,不是朕非要吝啬,实在是最近两年,朝廷开销有些大,入秋之后,西北在贺兰山接连打了几场仗,虽都得胜,但靡费也颇巨。”

    这说得就是在弘治十一年,由王越带兵直捣贺兰山,取得对鞑靼大捷,并令吐鲁番重新归顺大明。

    所谓大捷,不过是“斩首四十二级,俘获马、骆驼两百四十一只、牛羊及器仗数千”。

    即便如此,这也算是孝宗时期最大的军事政绩。

    张周道:“臣有一事,却难开口……”

    朱祐樘道:“不是都说了吗?在朕这里,你有话就直说,不要拐外抹角。”

    “是。”张周道,“以臣估量,这两日上奏参劾王中丞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朱祐樘一怔。

    随即他先看了看萧敬,萧敬赶紧否认道:“奴婢什么都没对张解元提过。”

    朱祐樘无奈道:“秉宽,你目光锐利能洞悉很多事。王越这个人便是这样,喜欢结交内臣,先皇时就因结交汪直而被问罪,此番重新用他,也并非因为他改了这毛病,而是因为他的才能的确出众。就算他曾跟李广有过往来,朕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张周点头。

    在历史上,朱祐樘的确没追究王越给李广送礼,甚至跟李广暗中往来的责任,但因为朝中人参劾那么多,王越人在西北担惊受怕,然后一时气不顺……在当年十二月便在忧愤中过世。

    死因是胸痹,也就是心脏病。

    张周道:“臣又稍微推算了一下,觉得对这位王中丞来说,若继续留在西北,恐怕难以撑到来年,所以臣请将其召回京师。”

    “什么?你是说……他会死在西北?”朱祐樘一怔。

    这次连戴义等人也觉得张周有点失分寸,居然教皇帝怎么做事?

    这可是涉及到西北军政的大事,你什么身份,就能随便进言?要是把王越给调走,西北军务发生骤变,这责任你能承担得起吗?

    张周道:“不但如此,臣还请陛下赐他一道救命的药,让他在疾病发作时,可以用上。若是陛下觉得臣唐突,那就当臣没说过吧。”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贡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