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未知。

    周长风抬手看了眼手表,轻松道:“那之后就各干各的吧,有成果了再说,定期开会交换意见。”

    聚拢在一块的大家都应了,随即各自散去。

    过氧化氢鱼雷、磁异探测器、大功率磁控管、高射炮射击指挥仪……这些都是可以考虑参考借鉴或引进仿制的对象,花钱加速研发进度无疑是相当划算的。

    在军事考察团在为评估技术而奔波时,外务使团也在接连不断的反复开会、洽谈、讨论、请示,忙得不可开交。

    大英帝国战时内阁收到了新的未来战略(〈Future Strategy〉)报告书,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预期要悲观一些。

    德社控制巴库油田显著打击了英国上层对战争胜利的信心,评估表明现有的战略轰炸力度只能削减50~60%的石油产量,充足的石油允许德社的国家机器满负荷运作。

    残酷且客观的评估结论是德社不存在任何资源短缺的情况——即使是短缺的资源也能通过与大明的贸易得到解决。

    物质现实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英国上层不得不重新拾起媾和的念头,也许与大明媾和是值得考虑的?

    可是英美利益暂时是趋同的,如果英国选择和大明单方面媾和,那么美国会作何打算?

    温斯顿首相却坚决反对“未战先降”的声音,支持他的一方普遍认为将战争进行到底是有希望的——与美国站在同一条战线就不可能完全失败,只要坚持到底,最差的情况也只是“小输”或“中输”。

    相应的,有人质疑这太过于一厢情愿了,怎么能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扬基佬身上呢?

    当伦敦正米字旗老爷们在争执不下时,民众则万分关注着欧洲土地上发生的变故。

    尤其是最令英国人讨厌的身影出现在柏林,这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这些天,各大报纸都争相报道大明使团出访的新闻。为炒作热点,报社编辑们都不谋而合的采用阴谋论说法,渲染德中之间正在进行不可告人的秘密会谈,甚至宣称二者将要组建邪恶联盟。

    令他忍俊不禁的是一些报纸将周某人描述为狡猾且残忍的恶魔将军,非常之离谱。

    当然也有稍微正常一些的绰号,比如《泰晤士报》引用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的话,为他上了“太平洋之蛇”的绰号——其实也不怎么中听。

    “不至于吧,我有那么讨人嫌吗?”哭笑不得的周长风放下了手中的报纸。

    外务使团的领头人、礼部左侍郎许鹤翔笑着说:“恐怕是的。”

    正在冲泡黑咖啡的克莉丝也抬眸认真道:“你的敌人肯定讨厌你。”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后明余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宁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神州翰林院的宁海并收藏后明余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