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春已深,人世间,多纷扰!

    旬月过后,在渭水河上,搜寻的唐国水师,返回了下游的营寨。

    南门观的弟子,在这些时日的搜寻中,亦是损耗心神颇多,南门观内的弟子,也不认为宁缺,如今的还活着。

    将近两个月的搜寻,生不见人,死亦不见尸,至少南门观内的弟子们,没有了继续在这渭水河上,搜寻的心思。

    即便是以书院十三先生宁缺、神殿未来光明大神官之重,接连不断搜寻了两个月,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也就是书院十三先生、神殿未来的光明神座,有如此的能量,换做是寻常人,掉入了那大湖中,只要湖底搜寻不到,那便是搜寻不到。

    人世间从未有过所谓之‘公平’,这两个字笔画简单,可无论是‘昊天神’、‘神殿’,抑或是‘书院’、‘魔宗’之流皆给不了。

    帝国的水师在渭水上,搜寻整整两个月有余,无非是为了给书院,给颜瑟大师一个交代罢了,可奈何渭水湍急。

    至于那调入了水中的十三先生跟未来的光明神座,是生还是死已经无人关心,哪怕是神殿的大神官,亦是人走茶凉。

    有时候人还未走,茶便已经凉透了,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人们,从来不会管普通百姓的想法,因为普通百姓的想法,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只要能够填饱肚子,那就只能是一个想法。

    修行者则不然,身怀修为,自然是杀心自起!

    普通百姓手无缚鸡之力之力,兼有帝国军中退下去的好汉子,立足于乡野之间,但凡是有人想做些什么,当时就会被绑起来送到衙门。

    唐人是慷慨激昂不假,可这大唐的盛世,与普通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毫无关系!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能够填饱肚子,官府内的大人们,能够依照唐律秉公执法,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盛世了。

    可是谁人知道,唐帝国那本厚厚的唐律,能够管住的从来只有唐国的普通百姓。

    莫说长安城那江湖帮派讲义气,欺行霸市之事,能少干得了吗?

    只是普通的百姓,俯首做了牛马,千年来无数次的起义,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

    长安城固若金汤,无人能够破掉,这才是唐帝国,安然无恙的缘故所在。

    普通百姓的孩子被害了,帝国的府衙只会推脱来推脱去,一旦朱紫门户的孩子遇害了,那么必定是三日之内,缉拿出真凶。

    有时候唐国的普通百姓,甚至都分不清楚,帝国官府办事的效率。

    正如那年前,帝国凉国公的嫡孙,于封地内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致其身故!

    又有谁敢言呢?帝国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杀掉几个官吏,平息下民愤即可。

    小民小民,只能是韭菜,不会打鸣的鸡,大唐千年历来如此,历来如此!

    可近日左都御史家的公子的尸首,突然出现在了左都御史家门口一事,着实是惊吓了住了南城不少的勋贵子弟。

    生怕有一日,也突然遭受了这般的毒手,而长安府衙接连一个月来,都没有查到任何的消息。

    长安府尹调集了诸多人手,也找不到丝毫的线索,但是碍于左都御史的清明,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查下去。

    而天枢处的修行者,在听闻了此事后,更是缄默不言。

    生怕招惹上了麻烦,有能力在白日间,将尸首在众目睽睽之下,送到左都御史家门口的修行者,天枢处的供奉们,可惹不起啊!

    有时候难得糊涂真的挺好,否则就是吃饭的家伙什,要搬家的结果了。

    这也成为了长安城内百姓的笑谈,帝国偌大的都城,怎么近年来死了这么多的人。

    不少人达官贵人,纷纷是跑到了大雁塔寺内,给佛祖添加了不少香油钱,赎罪的事情,还是佛祖他老人家擅长。

    真要是到了昊天大老爷那里,说不定就派遣神殿裁决司那些杀胚堵路了,神殿裁决司的凶威,总能吓到某些,生意不在唐国的人。

    唐国的达官贵人,说白了也就是帝国的疆域说话好使,出了帝国这篇地方,谁的话都没有神殿的话好用。

    大雁塔寺的香火越发的旺盛了,那尊佛祖的泥塑,在香烛的烟雾中,仿若佛国净土。

    大雁塔上!

    黄杨大师俯视着那些来往于寺庙中的达官贵人们,说道:“这香火倒是越发旺盛了,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做了多少亏心事。”

    做了太多的亏心事,烧香拜佛亦是无用,佛祖也已经故去了。

    这也是为何人世间,诸如月轮国之地,佛祖塑像多为金铜之物,而大雁塔寺的佛祖,多为泥塑的缘故。

    佛祖早已故去,无人知其生死,靠着烧香拜佛,就能让佛祖显灵吗?

    天坑下千百万人,烧了多少年的香,拜了多少年的佛,佛祖显过一次灵吗?

    病怏怏的李青山,说道:“亏心事做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将夜:吾为当世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不见青山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见青山远并收藏将夜:吾为当世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