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的行为贴金,随后又话锋一转,向宋信建议:

    “宋先生与子瑜兄弟伴读数年,想必也颇有学识,一直不出仕也不是办法,不知能否请宋先生屈就本州客曹从事一职?此职清闲,也不用涉险,可安居而业。”

    客曹从事是最轻松的闲差,也谈不上油水。

    正如朝廷需要大鸿胪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州郡觐见。而州刺史也需要一个类似负责迎来送往的属官。

    宋信原本还有些忐忑,听刘备提出的差事如此轻松,他才把心放下,当场表示感谢、愿意接受征辟。

    这样一来,宋家面子也有了。刚刚自立门户,立刻有了个官身,不用担心将来跟人社交时过于卑微。

    后续大家自行饮宴,宾主尽欢,自不必提。

    有其他事情找诸葛瑾的,也都借着酒席,一一过来商议、汇报。

    刘备首先端着酒杯过来聊天。

    他倒不是为了给宋信征辟的事儿邀功,而是从诸葛瑾这次办的事情中,发现了一些意外的不安。

    他便开门见山问道:“子瑜,昨日收到帖子后我就想问你了,你给令舅寻的这处院子,是我原先分给国让的吧?他这么急于出手,卖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

    诸葛瑾也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国让应该不是第一次流露出、担心在家乡的老母了吧?他卖院子时,倒是说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换些金银,有机会好托人捎回幽州老家,补贴家用。”

    刘备不由深色黯然:“其实,当初广陵之战刚打完后,他就暗示过我一次了,想回去奉养老母,我劝他再想想,不要急于一时。果然还是不易留住么。”

    诸葛瑾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刘备这是以君子之心度人。

    按照史书,汉末、三国有好多人以奉养亲人为借口回老家。里面固然有很多是真的,但也有些是借口。

    这就像诸葛瑾穿越前,在教培机构见了太多的女同事,最好用的辞职理由,就是“我跟我老公/男朋友异地恋,要去他所在的城市发展”。

    后世职场女性如果说出这个理由,老板是绝对留不住的。

    毕竟强留太损阴德,所谓宁拆十座破庙,不拆一对夫妻。

    汉朝不存在夫妻异地,但还有父母子女异地。诸葛瑾觉得,如果只是出于孝顺,也可以建议对方父母家族搬离老家,来子女求官之地奉养。

    大不了多给钱,给好宅院,多给婢女仆佣,并且确保有一个安稳的后方环境。

    诸葛瑾把自己的思路暗示了一下,然后就劝刘备别担心:“依我看,这事儿迟早要解决,也不光是一个国让的事。

    前两个月我军在广陵立足未稳,家眷还被吕布俘虏。当时部曲提心吊胆,怕将来还会噩耗重演,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全军家眷都要回来了,将军还得了扬州刺史的朝廷实授。就算广陵地处强敌环伺之地,可一旦渡江,于刘繇合力,江东之地将来定能成为安稳后方,又如何需要担心家眷不得安宁久住?

    将军当伺机把这些道理,跟国让等心有动摇的部曲,好生剖析明白。加上宪和此番许都回来后,估计也会闲一段时日,并无外事需要他操心。

    宪和也是幽州人吧?还跟将军同乡,让子仲安排一些海船,沿岸而行北上,去幽、冀之地巡防,把在幽冀老家还有家眷牵挂的,一并好生接来,才是长远之计。”

    刘备听完,也是忽感开朗。

    他自己从没怀疑过有人可能拿孝道当借口,所以很多事情没多想,被诸葛瑾这种实用主义的思维一启发,顿时就反应过来了。

    “确是如此,那我还是与国让,还有其他在幽州老家还有家眷的元从袍泽都谈心一番。唉,士仁若是还活着,肯定也想接回父母吧。前番我抚恤时,只抚恤了他的妻儿,他父母还在广阳郡老家呢。”

    这一世的士仁,按张飞给他留面子的上报陈述,是“在张飞和诸葛瑾突围去海西县的路上,为了引开雷薄追兵,才力战殉亡”。

    所以刘备对这些从老家带来的袍泽,还是念旧情的。虽然士家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刘备还是第一时间想到、去老家时要把士仁父母接过来,给钱粮养老。

    诸葛瑾见刘备终于想通,又提醒了一句:“我听说,将军身边原本还有个蓟侯派来的部将,骁勇而擅主骑,前年因为兄丧归乡了?兄丧守期不过一年有余,如今应该期满了吧?若真能派宪和跑一趟河北,何不一并打探?”

    刘备眼神一亮:“你还听说过子龙的事?是云长还是益德告知的?子龙确实是回乡守兄丧。

    不过我总想着子龙乃是信人,与我知心,他只要守期届满,想要投我,自然会来寻我。

    以他的武艺,天下何处去不得?我若强行去寻,会不会令他难堪?或是他又遇到了什么难言之隐?”

    诸葛瑾气得直摇头,但也没说重话,只是心中暗忖:难怪历史上赵云一回老家,就是足足五六年,就你这脾气,看似为人着想,实则令人难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舍弟诸葛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