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张济在占领宛城后,继续南下时,在宛城和新野之间的穰城之战中,突然被流矢射杀了。

    西凉军顿时崩溃,残部全缩回了宛城,另推张济之侄张绣为帅,张绣自忖威望、力量不足,这才跟刘表和解。

    与张绣化敌为友后,刘表也不用再提防北边,就把新野、穰城前线的部队撤了一些回来。

    甘宁原本是负责维持穰城、新野之间的淯水粮道的,也跟张济军厮杀过几次,仗着战船弓弩之利,杀伤过一些西凉兵。

    可惜张绣和刘表化敌为友后,刘表也没怎么升赏对张济作战的有功将领。

    甘宁什么都没捞到,就被调回了新野,后又撤至樊城,内心很是郁闷不得志。

    而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渡汉水至樊城走访的甘宁。

    ……

    “兴霸兄,别来无恙否。”

    诸葛亮让家仆驾着一叶扁舟,北渡汉水,直入樊城的白河口水寨,很快就当面见到了甘宁。

    甘宁看到诸葛亮来访,也是有些惊讶,调侃着说:“阿亮,今日怎有闲暇亲自至此?你平素不是还嫌水寨腌臜么。”

    诸葛亮还没及冠,也没出仕,所以并未取字,旁人只能呼作阿亮。

    要等这次去了豫章,正式为大哥办差,诸葛瑾才好给他把“孔明”取上。

    诸葛亮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家叔近日终得朝廷正式册封,为豫章太守。但也因此进一步激怒了笮融,遭其进攻。我虽不才,却也知报答养育之恩,想要向刘荆州告求,去豫章省亲救难。

    又恐刘荆州以‘不可以卵击石’劝阻,所以想请兄护送我一行——至于兄最终是否亲至豫章助战,并不重要,我另有办法解决,不会让兄白白参战的。

    想来兄在新野、穰城这半年,过得也不如意吧?听说张济被流矢射杀于穰城,当时你也在穰城?有没有你的功劳?”

    诸葛亮这句话也算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戳中了甘宁的痛点。

    甘宁脸色数变,倒也没直接指责刘表,只是暗暗不忿地叹息:

    “我确实在淯水运粮的时候,用战船和西凉铁骑对射厮杀过几阵,但张济在哪一战中被射杀,实在说不清楚。”

    诸葛亮直接分析:“当初射杀孙坚,也不知道具体是谁射的,但至少能确定是黄祖军的功劳。

    此番却连是具体哪一门守军、还是运粮军射杀,都说不清楚,可见不是刘表嫡系人马所为。

    但凡能把功劳往嫡系人马头上套,岂能不大张旗鼓邀功?”

    甘宁一愣,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

    一般如果是被看重的属下有可能立功,那绝对是要尽量精确,然后扶持着升迁受赏、建立威信。

    如果最后连哪支部队立功都说不清楚,那一般就是不被待见的部队立功了。

    诸葛亮只用三句话,就帮甘宁补完了“刘表赏罚不分”的心理建设。

    历史上的甘宁,原本也觉得刘表不习武事、跟着刘表厮混没什么建功立业的前途。

    所以听说“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就觉得去那儿有前途。

    然后从汉北一路来到江夏,要不是后来过夏口时被黄祖拦截,甘宁在建安五年左右就能离开荆州了。

    刘表这种名士,本来就看不起江贼出身的人。

    甘宁的去留,刘表根本不在乎,也就黄祖稍稍在乎——而且这种在乎,也不是为了重用,只是怕资敌。

    现如今,诸葛亮直接和他说,去豫章有立功升迁、建立功名的机会,甘宁这种想做番事业往上爬的人,当然会热心。

    而且这一世,他也不用听有什么雄主“求贤若渴,延揽鲁肃、诸葛瑾为宾客”的鸡汤了。

    诸葛瑾本人直接现身说法,告诉他只要在豫章好好干,他只花了三个月,就被陛下亲自下诏册封为平虏校尉。

    杀了笮融,就还能继续升官,机会摆在眼前,就看想不想立功。

    这一切的一切,加上诸葛亮那句“张济可是骠骑将军,当年在关中时,西凉四将中只有李傕的车骑将军能与之同列,连郭汜的后将军官职都没他高。参与杀张济之功,岂能不赏?”

    终于让甘宁下定了决心:直接跟着诸葛亮润!

    ——

    PS:早上起来一看,已经超过20万字,从新书榜上消失了……我也算是为了更得快,付出了提前从新书榜上掉出来的代价,虽然只差一两天。

    就这还有人嫌我更得慢,你们去起点全站打听打听,哪个人是不把新书榜的日子吃干抹净用尽到最后一分钟的。

    那都是曝光流量,都是推荐效果啊。

    不过,因为快上架了,确实要加快剧情,所以提前一天多就一天多吧。

    今天还是三更(昨晚12点前半夜那更算是昨天的,今天还有三更)

    白天上下午各一更不变,晚上11点半以后还有一更,算是今天的第三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舍弟诸葛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浙东匹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浙东匹夫并收藏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