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信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开口道:

    “赵大人,您不能把缰绳勒得这么紧,马的脖子都要断了……”

    一直低头沉思的赵璇这才把手松了一松,马的脖子终于从扭曲中恢复,垂下头来大口喘着粗气。

    “我跑得比它快。”赵璇的声音因焦虑而低沉。

    何守信叹了口气,:“我相信。但是骑马迎接是一种礼节,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得罪新任知府。”

    “我当然知道,毕竟我们在江都还要待上一阵子。”

    迎接知府上任的队伍于日出时出发,一路向北走了三十里,已经接近北部群山。

    这支队伍由大约五十人组成,其中一半是知府属官,另一半是仪仗。其中后一半人表现得比较懒散,毕竟除夕还要加班实在不近人情。而前一半则十分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新任上司对他们的仕途会有什么影响。

    整支队伍中,只有骑马走在三个人摆出置身事外的样子。御史自不必,虽然官位不高,但权能颇重,知府也要敬他三分。而赵璇和何守信则是刑部直属,不对知府负责。

    此刻,他们已经在慈了一上午,眼看午饭点就要过了。

    寒冷的冬日,他们把脖子和手缩进衣服里,冻得直哆嗦。

    突然,御史眯起了眼睛,随即高举右手:“来了!”

    属官们打了个激灵,仪仗官立刻下达命令:“都精神点!给我敲打起来!”

    当新任知府的开道官进入视野时,迎接他们的是锣鼓喧。

    赵璇定睛一看,一支队伍缓缓地从山道上下来。其中最大的一架马车无疑就是知府的所在。

    御史整理了一下官服,拍马上前,拱手道:

    “下官王则正,在此恭候多时了。”

    马车的帘布一飞,一位身着朝服的矮男子从中走出,回礼道:“哎呀,没想到诸位远迎至此!请问这里离江都还有多远?”

    “三十里地。”

    “哦……”知府大人理了理官帽,一扬手,“把我的马牵过来!”

    赵璇混在属官的队伍中,仔细打量这位三品大员。

    冯满生,五十三岁,原关西知府,在吴兆锟案发后调为江都知府。虽然官职没有变,但官位却从四品升为三品,实际上应该算提拔。

    不过,此人与仪表堂堂的吴兆锟比起来显得猥琐了一些。他在三名仆从的搀扶下才勉强在马鞍上坐好,但赵璇判断,以他的姿势不出几步就会被颠下来。

    冯满生心翼翼地捧起缰绳,对御史:“除夕佳节,江都城内应当十分热闹吧。”

    “那当然,而且百姓听闻知府大冉任,纷纷上街迎接,连早饭都不吃了。”御史奉承道。

    知府呵呵笑道:“那我更不能让他们久等,免得耽误午饭!走!”

    队伍缓缓行进起来,赵璇很自然地跟在知府和御史之后。

    她没有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在冯满生进入江都之前就盯住他。

    “不知道周实准备得怎么样了……”

    按照安排,知府会从北门进城,接受百姓的欢呼和商人书生的献礼,再去衙门饮茶,与属官们会谈,黑之后才会动身前往丰德楼。

    赵璇当然知晓让丰德楼那样的馆子接待这样的队伍,还要摆出符合知府身份的筵席是多么困难。但她也是出于无奈才将这个任务派给江都城眼下唯一的大酒楼。

    现在,一切都交给周实了。

    ……

    “嗯,他们从北门进来了!为首的是几个高大的士兵,手里举着两人多高的棍子……后面是锣鼓队,好热闹……哦,后面骑马的应该就是知府!不对,骑马的不止一个……”

    丰德楼,掌柜的房间内,周实挥手打断了阴兵大树断断续续的描述。

    “我不用你给我评书,给我他带的车队。”

    “嗯,有两架马车,做工很不错,木材用的也好!在我看来……”

    “马车的特征!有几匹马拉?”

    大树一一回答后,周实微微思索,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

    都是拉家眷的车,也只有一匹马,载不动多少人……如果知府要带些‘大家伙’进来,不可能藏在马车里。

    “其他人呢?随行人员身上有没有大件行李?”

章节目录

我在阴魂客栈当掌柜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鸭油汤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鸭油汤包并收藏我在阴魂客栈当掌柜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