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大捷,辽东大捷的消息传遍金陵大街小巷,酒楼、茶楼,甚至是秦淮两岸,都在议论此事。

    多年来,扬眉吐气的一次大胜!

    虽说邓愈、沐英去年打吐蕃也赢了,邓愈班师,沐英还留在西面没回来,但吐蕃怎么能和元廷相提并论,怎么能和纳哈出的十万大军相提并论?

    哪怕沐英在西面砍五万吐蕃兵,那也无法与顾正臣砍五万元军来得提气,振奋精神。毕竟,汉人曾为元廷压迫、奴役,这种翻身仗,远比其他仗更深入人心。

    定远伯府。

    相对外面的热闹与喧哗,府内却显得安静许多。

    没办法,府里人少,再热闹也热闹不到哪里去。

    沐春、沐晟直接住在了定远伯府内,有家都不回,一来翻看顾正臣的着作,二来逗逗顾治平。

    几年时间,沐春也已十五六岁,长得俊朗不说,还善武技,更懂得人情世故,学问也不弱,年纪轻轻在勋贵二代中已小有名气。

    沐晟也过了十岁了,已经放弃玩小弓了,再也不担心顾正臣抢了,当师傅的也真是,连张硬弓都拉不开……

    顾治平已经开始蹒跚学路,咿咿呀呀,若不是沐春照看着,估计摔了好多次了,这也是个精力旺盛的,沐春都累出汗了,小家伙还不消停……

    沐春见徐辉祖来了,笑道:“辉祖,你今日没课业了?”

    徐辉祖本叫徐允恭,后来朱允炆出生定下名字之后,只好改了名。

    “喊师兄。”

    “你后入门的,师弟。”

    “我年纪比你大!”

    “一边去……”

    徐辉祖俯身,逗了逗顾治平,对沐春、沐晟道:“我不想去国子学了,想和你们一样,去格物学院。”

    沐春笑道:“师傅说过,朝廷没了科举,日后选拔人才除了举荐,便是从国子学挑选,你在国子学多认识一些人,总归是好事,何苦去跑格物学院去,那里到现在还不到五十人……”

    徐辉祖郁闷不已:“国子学能学什么,全都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你知不知道,前段时间我翻看《六韬》,竟被先生摁着数落,说什么不务正业,末了还将我的书给拿走了,若不是夜间我去拿了回来,这书保不住去了哪里……”

    沐晟吃惊地看着徐辉祖:“你竟然去偷——”

    “我的书!”

    徐辉祖打断了沐晟,然后看向沐春:“你想法子,让我去格物学院,我要跟你们一起学习新学问。”

    沐春认真起来:“你确定要去格物学院?”

    “确定!”

    徐辉祖点头。

    沐晟低声说:“去了格物学院,你要自己挥锄头挖坑……”

    “挖坑?”

    “还得自己掏钱买东西……”

    “啊?”

    “需要砍木头,刨木头,打造桌凳……”

    “这……”

    “还得自己加煤炭,烧炉子,打铁……”

    “我……”

    沐春在一旁连连点头,还不忘伸出胳膊:“你看看,上次打铁,我这胳膊被烫伤了,可疼了。”

    徐辉祖看着沐春胳膊上的几个小白点,身体微微颤抖。

    沐春看了一眼沐晟,得,这个家伙吓坏了。

    “伤疤,伤疤是男人的勋章!师傅说过这样的话,对不对?我要去格物学院!你想主意,要不然,我们就打架……”

    徐辉祖很干脆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沐春无语,别看你现在比我厉害那么一丢丢,再给我一年,我会比你厉害一丢丢,到那时,你还敢这样对我说话……

    虽然顾正臣没在金陵,但格物学院确实建立了起来,唐大帆、万谅等人并没有辜负顾正臣的期望,按照顾正臣留下的各类书籍,开始钻研新的学问。

    作为顾正臣弟子的沐春、沐晟,别看年纪小,可对于新学问的了解与认识远远超过了唐大帆、万谅等人,唐大帆等人对新学问一知半解时,都需要找这两个人问问,沐春、沐晟有些地方也是不明白,但唐大帆才多少人脉,沐春是西平侯的长子,找几个先生问问还是容易……

    张希婉陪着顾母,安排吕常言准备马车。

    顾母打算去庙里上炷香。

    张希婉终于放松下来,前段时日父亲从官员口中得知纳哈出十万大军要找夫君算账,皇帝都不看好海州,接连派了好几拨人手出城。

    忧心忡忡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夫君不仅没事,还立下了大功,这府门口的牌匾说不得今年就能换新了。

    可惜家中人丁单薄,等夫君回来,得早点再要一个孩子。

    不知想到了什么,张希婉身体有些发软,脸也变得红彤彤的。

    武英殿。

    自从宫内大殿兴建完工之后,朱元璋便从华盖殿转移到了武英殿办理公务。

    群臣醉意多,朱元璋却毫无酒意,兴致高昂地返回武英殿。

    很快,徐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寒门辅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寒门辅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