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

    于斯万年,

    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

    但直到大清灭亡的前几天,才草草颁定《巩金瓯》为正式的国歌。

    据说当时的昆曲音乐家曹心泉听后,便对人说大清国气数将尽矣,因这首歌中含亡国之音。果不其然,《巩金瓯》颁布不久,大清就没了。《巩金瓯》随即成为大清国的葬歌。

    真是应景。

    李谕多少听过几次,于是说:“这位溥侗确实是个音律家。”

    虞和钦说:“不止音律,此人工于昆曲,水平甚至在袁二公子之上,在整个票圈,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最近可能是因为生计原因,他才拿出自己的看家宝拍卖。”

    满清宗室卖文物的太多了,李谕处之泰然,“爱新觉罗们敛了两百多年珍奇文物,有什么宝贝我都不惊奇。”

    虞和钦说:“溥侗这次拿出的东西属实非同小可,是现存极为稀少的唐朝古琴,名曰九霄环佩。古琴界公认,上海现在有三张绝世古琴,一张是王氏家藏的‘铁雀舞’,一张是吴氏所藏的‘秋月’,而最好的一张,就是溥侗手中的‘九霄环佩’。”

    李谕讶道:“九霄环佩?好漂亮的名字!唐琴的话,恐怕价值不菲。”

    虞和钦点头说:“这张琴曾经是黄庭坚、苏轼所藏之物,千年来,抚过此琴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单就这一点,就让它拥有超越万古的悠远气息。”

    李谕对古琴也很向往,只不过中国的传统乐器学起来门槛太高,就算能入门,想达到精通的地步也太难,于是说:“如此好的东西,又是他的心头好,为什么要售出?”

    虞和钦说:“民国以来,前朝宗室们售出的文物还少吗?具体原因我不是很清楚,想来也是变卖祖宗家产罢了。只不过它就像散在水里的血,不经意间,就引来了无数人垂涎。”

    “不会又有小鬼……日本人吧?”李谕问。

    虞和钦说:“疏才兄对日本人太了解,确实有他们。”

    李谕立马站起身:“那就走吧,不用多说了。”

    唐朝古琴传到后世好像也就四五把,极为稀有。小鬼子正在搞文化掠夺,急于搜罗中国的宝贝。

    ——

    溥侗挺时髦,在法租界的拍卖行公开进行拍卖。

    不仅吸引到了日本人,许多英法买家也悉数到场。

    由于大佬众多,法租界华人探长黄金荣亲自带着小弟前来警戒。

    “李大学士。”黄金荣打招呼道,他对李谕向来十分尊敬。

    “黄探长,”李谕也随口打个招呼,“有劳阁下。”

    黄金荣满面堆笑地说:“今天来这么多文化人,我老黄可不敢怠慢。”

    李谕说:“辛苦,辛苦。”

    黄金荣现在是整个上海滩黑道以及青帮的绝对大哥,用不了多久,蒋校长就会因为投资股票失败,欠下上百万巨款,托人给黄金荣递拜师帖,由他出面,才摆平了债主,不然催债的日子可不好过。

    当然没有必要说老蒋成了黄金荣的入室弟子。

    以蒋校长的作风,他不可能把黄金荣这些人太当回事。老蒋同志只不过是在攀升权力高峰的途中利用一下周遭可以利用的人脉罢了。

    李谕走入会场中,见到了红豆馆主溥侗。

    此前说过几次,民国有个所谓“民国四公子”的说法,其中一个版本就有溥侗。作为前朝贵胄,溥侗确实有资本进入这个排名。

    与同辈的溥仪等人不一样,溥侗不热衷政治,就喜欢琴棋书画这些东西。

    虞和钦给他介绍:“馆主,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子李谕。”

    溥侗欠身道:“帝师,有礼了。”

    这句帝师,是因为李谕给光绪上过课。

    李谕道:“好说好说。”

    溥侗又说:“今天有这么多大人物到场,我特意叫来了族弟溥儒共同接待。”

    他回头喊了一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过来:“见过帝师。”

    溥儒是恭亲王奕?之后,地位其实比溥侗还要高。不过他更加低调,清亡后,一直隐居在西山戒台寺学习书画。

    溥儒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做旧王孙。启功年少时,还曾经向他求过学。(启功也是爱新觉罗氏,不过他们属于旁支,到了晚清时已经完全旁落,最多算个普通宗室。)

    总之溥儒和溥侗两人是民国时期清朝宗室在琴棋书画等文人领域的翘楚。

    在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皇帝后,溥儒甚至写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言语中非常狠。

    这些前清遗留的宗室不全是一条心。

    简单介绍后,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秋空城并收藏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