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居上,凭借一统江湖后的号召力,武帝城的武侯已经成为江湖第一的情报组织。

    而另外的情报组织,可能来自文官集团,勋贵,或者是皇族。

    但凡掌权者,就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这些情报来源编织成网,就成了情报组织。

    汉中府内其实有好几股情报组织,锦衣卫因为陈念吉的骚操作,几乎成了废物,东厂在这里的重点是军马场,也就是说官方对于汉中府的关注其实是欠缺的,当然这一点和陈念吉的身份也有所关系。

    官方以外,情报能力最强的是圣宗的隐秘调查组武帝城的武侯,至于邪门暗子基本都活跃在南方。

    难道是武帝城的武侯?

    但如果是武侯,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江湖人没有理由插手官场。除非在这里布局的人,是有着武帝城背景的官场中人。

    但武帝城的人,基本都在武将体系,做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目的和好处呢。

    柳新发散思维,却依旧没有什么头绪。

    来到驿站,知府左鉴的幕僚对于柳新的出现还是有些意外的,毕竟陈安一直在传,是柳新劫走了陈念吉。

    而看到柳新的任命文书后,这位幕僚觉得自己已经洞悉这件事背后的原因。

    “所以是柳千户查到了陈家和盐矿勾结,但是罗孚先投靠陈家,毁去了所有的证据,同时还诬陷柳千户你。北蛮人出没的情况,知府大人也是有所察觉,但这些北蛮人只是在城外活动,因此知府大人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这位幕僚分析得头头是道,也确实大半的事实都被他分析出来了,柳新看着这位幕僚,又看了看年纪相仿的郭镛,刘傅等人,突然觉得自己的手下不香了。

    而郭镛等人觉得自家大人看他们的眼神怪怪的,那种目光就像是自己看自家不争气的小孩。

    “咳咳,其实不尽然,陈念吉确实被我抓了!”就在这幕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分析出了所有的时候,柳新的一句话,让他惊掉了下巴。

    郭镛三人原先也不知道柳新抓了陈念吉,此时和那幕僚的神情相似。

    在几人目瞪口呆中,柳新述说了自己碰巧从北蛮人手里劫走了陈念吉的事情。

    这幕僚表示自己要回报给知府大人,柳新告诉他陈念吉关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随时可以来提人。

    那幕僚匆匆离去,留下了依旧处在震撼中的郭镛几人。

    柳新看着郭镛三人,心中不免升起比较的意思,于是开口考考几人,顺便也是集思广益:

    “这位知府大人的背后,应该还有人在布局。否则平白无故,这些证据不可能一起出现,陈家上下以及他们的党羽也不会在同一时间证据确凿。你们说说,这幕后之人的目的何在,可能是什么身份?”

    郭镛三人再迟钝,也能发现这件事的不寻常,于是一个接一个开口。

    郭镛先分析道:“大人,这知府大人背后肯定是有人的,据我们所知,陈安这个人其实没有什么本事。他的一切都是靠他的儿子,父凭子贵。所以属下觉得背后那人应该针对的应该是陈念吉。借而此,属下大胆推断,幕后之人可能是秦国公的政敌!”

    郭镛的判断有些道理,如果是秦国公的政敌,某一位勋贵中的大佬,那么他拥有比隐秘调查组还要强大的情报组织也就有可能了。

    丁明甫接着开口说道:“大人,属下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要知道勋贵集团,一直都是抱团的,现在国内最大的两个勋贵集团就是吴国公和秦国公。

    但现在的情况是吴国公主动给退位,将权力以及整个吴国公集团移交给秦国公,如果说真的要从勋贵里挑选一个秦国公的政敌,属下认为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除非背后是吴国公,但这严重过与他主动退位的行为不符,完全没有必要!”

    柳新颔首,表示认同,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丁明甫继续说道:“其实如果目标是秦国公,那么幕后之人所求的一定是军方的权利,而现在整个国内对军方权力馋涎已久的还有一方,皇族!”

    “自从武阳大帝复国以来,皇族被大力削弱。世袭降替的国策一定,皇族甚至比不上寻常勋贵。而且以往也曾出现过皇族主掌兵权的事情。所以属下认为可能是某位皇族暗中布局针对秦国公。”

    丁明甫的这个推断其实也非常有可能,因为现在是吴国公秦国公交接军权的时候。勋贵之中虽然说也有派系之争,也在争夺那些军方份额,但毕竟这只是内部争斗,肥水不流外人田。没必要做出这么绝的事情。

    而如果是皇族的话,那就意味着两大派系要开始战斗了。而在真正的两大派系相争中,拿陈念吉这种小卒子拿来祭旗,是非常有可能的。既折了秦国公的面子,又相当于是一份宣战书。

    刘傅最是沉稳,听完两位同僚的分析方才最后开口道:“大人,老丁,老郭!

    我这里结合两位的判断,也有了一个猜测。

    如果说是皇族的话,光凭皇族还是无法和执掌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圣宗大师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昨日之日不可留并收藏圣宗大师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