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内市场,必定会导致白银的通货膨胀,这样一来,等于走回了先前的老路。”

    “所以,当我们拥有海量白银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衡量国内生产力。”

    “在白银替换为主流货币之后,将增量白银逐步分批次投入民间市场,试探国内生产力的白银饱和度,当探知这个饱和度之后,就暂停白银流入民间,等待生产力的上升再加投。”

    “而剩下的白银,则是用以大量购买其他国家的生产力。”

    “用其他国家的生产力,来逐步解放和更迭本国生产资料,并促进本国生产力的飞速增长。”

    众人都是听着季伯鹰的话,眼中有些迷茫。

    “兄长,这个生产力是什么东西?生产资料又是什么?”

    “咱怎么听的迷迷糊糊,不懂啊!”

    老朱忍不住问了。

    “嗯,补充一下。”

    季伯鹰稍顿了顿,他忘记解释这些专业名词了。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我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你是一个农户,你一年能够生产二十石粮食,那这二十石粮食就是你的生产力,而你和你的土地就是生产资料,你是一个铁匠,你一年能打多少斤铁,这是你的生产力。”

    “以此类推,所有行业。”

    这番话一出,这帮天子储君眼中才有着明悟之色,举例子永远是最简单的解释方法。

    “仙师。”

    道衍突然揪着胡子开口。

    “那和尚的生产力是什么?”

    看了眼道衍,季伯鹰很想给他一个大逼兜,然后告他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正儿八经从社会生产角度来看,和尚道士之流,那都是基本上没有生产价值的存在,反而是纯纯消耗社会生产力。

    “精神。”

    随便回了道衍二字,季伯鹰不再理会这黑衣和尚。

    毕竟道佛的存在就是给予民众精神寄托,从这一点看,也算是生产力。

    “仙师,既然要使用白银,那现在已经发行的宝钞怎么办?”

    明祖制:大明宝钞为国家唯一法定货币。

    宣德帝紧皱着眉头,同排气色不佳的洪熙帝也是一样。

    大明宝钞对他两来说,一直都是心头的一个痛。

    毕竟老朱和朱老四以及老朱棣,这三位在职皇帝,都得益过超量发行宝钞,成就了属于他们的盛世,那叫一个爽。

    可洪熙和宣德,完全就是给洪武建文永乐擦屁股的。

    哦不。

    宝钞这玩意,桑纸做的,擦屁股都没人要。

    季伯鹰看了眼宣德帝,随后稍显沉默。

    关于大明宝钞,季伯鹰每次看到历史上相关记载的时候,都深思想过这个问题。

    曾经也在闲暇无聊之时,在一些类似的读到过关于大明宝钞的处理方式,大多都是选择逐步回收,逐步将大明宝钞拉回原本的流通价值,甚至最后发行国债,以此来持续性拉回宝钞的价值。

    但真到了季伯鹰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的现在,他并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些做法太过理想化和空谈论了。

    这里是大明,不是二十一世纪。

    且不说拉高已经被贬值百倍宝钞价值的过程需要持续多久,这种全新的金融政策制定出来之后,能不能被各级官吏贯彻执行下去都是个超级大问题。

    毕竟这年头当官不需要学经济学,各级官吏大概率都看不懂。

    在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者说压根没有金融体系,甚至连国家层面都没有金融概念的大明,硬要搞金融这一套,庙堂诸公都是一脸懵,你还期望处于封建迷信的老百姓会信?

    比如发行国债,以古代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哪个老百姓愿意把手头那点余量拿去换国债?

    宁愿留着擦屁股也不给官府。

    你实操起来不崩谁崩?

    而且,季伯鹰觉得弄金融这一套属实是太复杂了,完全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拉高货币价值,发行国债,这一套玩意看起来很是高大上,逻辑缜密,貌似无懈可击,但有点过于照虎画猫。

    真要实操起来,实际上还没有三板斧管用。

    拿着后世的衣服来套古代的身,尺码不对。

    理论归理论,如果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应用于实践,都是白搭。

    在这未来的三五百年,白银是硬通货,实际上只要握住世界上的各处白银矿产权,就连离岸货币那一套体系都没必要搞。

    金融很复杂,但金融其实也很简单。

    后世的金融体系那般复杂,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太多资本入局上桌,尤其是全球化之后,资本甚至不再是仅限于单一的某个国家。

    在各方资本博弈之下,利益均衡之下,使得金融体系如同一座山,难以撼动。

    可一旦山崩,便是连片成灾,这就是所谓的金融风暴。

    而现在的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妖怪不好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妖怪不好吃并收藏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