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父子对谈,咱有想过贬你为庶人!

    “父皇,韩国公请辞之后,中书右丞改由谁来接替?”朱棡疑问道。

    朱元璋将那本折子丢在朱棡面前,道:“左丞胡惟庸,右丞杨宪!”

    “督察院凌汉,御史台詹微。”

    涂节死后,御史台就由詹微代为主持,元月初一大朝会那,胡惟庸上奏扶正了詹微,也算是给了个顺水人情。

    毕竟御史台这个地方,淮西勋贵这边是插不进手的。

    督察院的凌汉还好,那是跟着朱元璋许多年的老部下,和一众淮西老人都熟,闲来没事还能坐下来喝两盅。

    所以这样一来,杨宪,詹微两人是浙东群体的人,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而胡惟庸和凌汉,也算是淮西这边的,也是一个主政,一个主查。

    这样一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套领导班子,单从平稳和效率方面来,绝对是相当可靠的。

    但朱棡知道,还是不合老朱的心意。

    老朱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扶持胡惟庸?

    还不是为了找到李善长这一脉的把柄!彻底削除宰相这个职位。

    那怎么削呢?

    谁才是那把,能够削得动这些淮西勋贵的刀?

    朱棡心头一震。

    那把刀是谁,还不简单吗?

    “爹,既然韩国公想要辞官,那便辞官好了。”

    “可既然韩国公作出表率,那朝中其他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是不是也该辞官?”

    朱棡问道。

    这一下子,朱元璋眼前一明!

    对啊!

    他担心是什么?是李善长退位,淮西人经不起这些浙东官员的推挤,担心自己那些个老弟兄们吃了亏。

    可经由朱棡这么一,朱元璋一下子想到,浙东官员里面,好几个可都已经到了颐养年的岁数!

    “对,老三得对!”朱元璋兴致勃勃的坐下。。

    “李善长可是咱的中书左丞,又是六公之首,他都按照朝廷法度辞官归养,那其他的年迈官员也没理由继续坐在位置上尸位素餐了!”

    感叹一阵之后,朱元璋道:“这一点,老三的你的想法跟咱是不谋而合!”

    不服气的老毛病又犯了。

    朱棡笑了笑,道:“都是爹的耳濡目染!”

    “嗯,不错。”朱元璋瞥了眼朱棡。

    朱元璋随即又道:“那你认为,老臣们退下来之后,原有官位如何顶替?”

    朱棡答道:“提拔原有官职下的副职充任主官,进行为期一年审核,一年后能够做到‘胜于前任’者,方可正式提拔。”

    “审核?”朱元璋缓缓闭上眼睛,自语道:“这倒是个主意。”

    “和挂职异曲同工,却也省了许多贬官的流程。”

    朱棡点头:“审耗目的在于鉴定官员是否有能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给日后犯下大错的官员提前敲响警钟。”

    “大明如今不少的官员不是大明自己科考取士录取的进士,甚至很多不是进士!”

    这话得有些大胆。

    但是也确实是实话。

    这才洪武六年。

    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下旨连开三科科举,意思就是连续考三年!今年是最后一年。

    如今不少贡生都已经入京准备开考。

    而朱棡的话指的就是那些被浙东文官举荐上来的诸多读书人。

    这些人,学的杂,读的书多,就连朝廷都不清楚他们到底能不能在地方上办成事。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考核期。

    朱元璋赞同了朱棡的话,并且道:“这个法子不错,咱看啊,也别提拔上来的官员需要审核了,全大明的官员,都需要审核!”

    “那这事交给谁来办?”

    朱棡微微一笑:“爹,人有啊,待儿子给你谈清楚,就把人给你带来!”

    朱元璋一看朱棡卖关子,也没搭理他。

    瞪了一眼朱棡,老朱道:“马上就成亲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

    “儿子再大在爹面前,不照样是儿子?跟自己亲爹耍孩子气,礼部也挑不出理吧。”朱棡道。

    “你这个混蛋,跟个黄鼠狼似的,溜滑!”朱元璋笑意盈盈的指指点点道。

    “王景弘,让人备点菜,咱今儿个跟儿子喝两盅!”朱元璋喊道。

    “老奴这就去。”王景弘笑呵呵的躬身退了出去。

    不多时,菜来了。

    酒桌上,朱元璋双手撑着膝盖,朱棡则是给朱元璋倒酒。

    随着精致的酒壶口倒出晶莹的酒液,朱元璋道:“老三,不会怪爹吧?”

    朱棡缓缓放下酒壶。

    王景弘屏退左右,关上殿门,站在殿门口如老僧入定。

    朱棡笑了笑:“爹,你过,有百姓的朱家,才是皇帝!”

    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毕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毕奇并收藏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