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扶风,美阳。

    却说张温兵分六路,除了董卓以外,其余五路皆大败而归。

    荡寇将军周慎恼怒的说道:“叛军对于我等行踪了如指掌,这才有此大败,那董卓却能安然无恙返回,必然与贼人有所勾结。”

    其余诸将,也都愤怒不已。

    这场大败,完全是因为消息泄露的缘故,董卓领兵追击实力最强的北宫伯玉,在被断了粮道的情况下,都能未损一兵一卒安然返回。

    如此战绩,岂不令人起疑?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官兵被董卓出卖了,却没有确切证据。

    如今不仅无法对董卓论罪,还要封候拜将以安其心,免得董卓狗急跳墙直接反叛。

    执金吾袁滂叹道:“吾尝闻参军事孙文台,曾向车骑将军怒呈董卓三样罪状,请求斩董卓以明军纪,车骑将军却未从其言。”

    “若早杀董卓,何至于养虎为患啊。”

    荡寇将军周慎也是叹道:“吾亦后悔未曾听文台之言,否则不至有此大败。”

    诸将闻言,皆暗自叹息。

    最后,吾袁忽然说道:“孙文台知兵善战,岂能屈居于参军事之职位,我等当表奏其功。”

    众人皆以为然。

    随后,朝廷感念孙坚之功,遂将其调回雒阳,拜其为议郎。

    议郎虽秩六百石,却可参与朝政,又属于京官,许多朝中公卿都是从担任议郎开始。

    很显然,孙坚有了诸位将领的举荐,已经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如今官兵大败,董卓将兵三万余屯兵右扶风,不听朝廷调令。

    张温无力继续围剿叛军,只得屯兵长安、美阳,准备与叛军打持久战。

    朝廷为稳定三辅局势,遣使者持节前往长安,罢张温车骑将军职位,拜其为太尉。

    中平三年。

    朝廷以凉州刺史杨雍讨贼不利,罢其官职,迁耿鄙为新任凉州刺史。

    耿鄙见前面三任凉州刺史,皆因讨贼不利被罢官,不愿步入后尘。

    耿鄙上任以后,就开始积极征调六郡士兵备战。

    然其不顾凉州现状,四处横征暴敛,强行征发兵役、徭役,且任人唯亲,宠幸治中从事程球,而程球自私贪婪,趁机大肆敛财,以致凉州怨声四起。

    盖勋屡劝无果,知耿鄙必败,准备辞官。

    郡守府。

    周琦看着满脸颓然之色的盖勋,问道:“先生不再考虑一下吗?”

    盖勋叹道:“耿鄙横征暴敛,凉州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就连你我好不容易稳住的汉阳郡局势,也开始逐渐失控。”

    “彼不听劝谏,我继续留在汉阳郡又有何用?”

    周琦闻言,久久不语。

    北宫伯玉叛乱,边章、韩遂响应,本就弄得凉州人心不稳,现在又被耿鄙这么一弄,真的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哪怕周琦自诩颇有才能,也根本无力回天。

    如今之盖勋,更是对于朝廷失望透顶,这才会在凉州最危急的关头,选择辞官。

    周琦知盖勋去意已决,当即扯下了自己的印授,坦然道:“我来凉州,首为国家大义,次为报先生恩义。”

    “然朝廷腐朽,用人不明,接连四任凉州刺史,无一人可用之才,反而将凉州逐渐推向绝境。”

    “朝廷已令我大失所望,先生又辞官归乡,我还留在此地作甚?”

    “这个汉阳郡都尉,不做也罢,我与先生一同辞官。”

    盖勋听着周琦对于朝廷的抱怨,本来想要说些什么,可是想着自北宫伯玉叛乱以来,朝廷各种各样的骚操作,终究还是深深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盖勋深知,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朝廷,天下纷乱将难以解决。

    “子异辞官以后,准备前往何处?”

    周琦略作沉吟,道:“我前来汉阳郡赴任之前,家眷都留在安丰县,妻子也即将临盆。”

    “算算时日,孩子已经一岁余,我却未能与之见上一面。”

    “此番在凉州,我也厌倦了官场,准备返回安丰县陪伴妻儿左右,不愿再想其他。”

    盖勋闻言,再次深深叹了口气。

    他没想到,似周琦这样的年少英雄,居然都被朝廷逼得没有了斗志,打算返乡陪伴妻儿。

    他拍了拍周琦肩膀,道:“子异是该返乡多陪陪妻儿了。”

    “不过若有一日,我能在陛下那里说上话,必然保举子异为平叛主帅,不再受人掣肘。”

    “那个时候,希望子异能够回来助我。”

    周琦笑道:“若是别人,我自是不允。换做先生,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就这样。

    汉阳郡守盖勋以及汉阳郡尉周琦,两人同时辞官。

    周琦直接带着典韦、许褚,返回了安丰县,想要好好休整一番。

    至于盖勋,仍旧心忧社稷,辞官以后并没有返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末:家祖乡啬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半城流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城流烟并收藏汉末:家祖乡啬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