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掌门,我!”

    “去吧,尝试修炼,这也算是我这个掌门唯一能为你做的了!但是,雨儿,如果踏入修炼,未来,也需要随我征战,生死也就在一线,这个事情,你还是要想清楚的!”

    “多谢掌门,雨儿,万谢掌门大恩!”

    “好了,既然如此。各位,盘膝打坐!听我!慢慢尝试,记住,修炼一途,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钢。如果断章取意,绝大多数会认为练气无用。但这种看法是断章取意的看法,这里所指的气是指人身呆滞之气,暴烈之气、浮躁之气,这种气会使人双足虚浮、重心不稳,所以无力,一般人不通过专门的练气训练,身上产生就是这种气,带着这种气练功自然效果不好。也就是,修行之人,一定要沉心静气,摒除一切杂念!

    我们继续,我们修行之人,最初需要练气,而这个练的气,是指丹田之气,这种气清平,能平则和,和则畅达,畅达则通行无阻,与滞暴之气根本就是两回事。针对这种气,太极理论中也了很多,比如:“以心行气,务令沉着,方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方能便利从心。”又比如:“意气须换得灵,方有圆活之趣、腹松气沉入骨,牵动往来气贴背、气遍周身不少滞”!

    总之,清平可取,滞暴不可取,气如引擎、意如司机,二者缺一不可。

    到练气,必须注意让呼吸来指挥动作,而不是用动作指挥呼吸。一般来:升为吸、降为呼,提为吸、沉为呼,开为吸、合为呼,收手为吸、出手为呼。吸至不能再吸时,则改为呼,使吸进入气散于四肢。呼至不能再呼时,则改为吸。

    当内气强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开始体内运气,体内运气的路线有两种:

    一是先返后:即由前往后,丹田气往下达于海底,抄尾闾而起,沿脊上行,经玉枕、百会、卤门等穴,下过前额、人症喉结、心轮、脐轮,最后归于丹田。

    二是后返先:即由后往前,丹田气上过脐轮、心轮、喉结、人中等穴,沿脊下行,抄尾闾而过,达于海底,再往上归于丹田。

    这两种行气方式,初练时找不到感觉,但时间长了以后就可以行气自如。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行气方式不过是在单人练功时采用,在与人交手时更需要注意,否则化劲、发劲都不得机势。练气功夫达到一定程度,不仅自已内部的气可以运用自如,就是对方身内之气,是升是降、是前是后你伸手就可以感应到,做到拿人气机,发人顺利。

    而我们这沂山心法,修炼。也是取两种行气手段之长处,也就是,你们看,呼吸采纳这灵气之法,气入体内之后,先到这里,在到这里,行由于沿途所有经脉,最后将所吸收的气,纳入丹田气海,在使用的时候,在反向输出灵气即可!以灵气进行攻击!

章节目录

百骨刀之九州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祁陌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祁陌魉并收藏百骨刀之九州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