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叔和谢时雨老来得子,高心不行,对两个孩子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常常告诫他们老两口子,别惯着孩子,越惯越难养。

    他们总算听进去了。在我的坚持下,七个孩子从就开始过苦日子,七、八岁的时候就都学会了煮饭、炒菜、挖麻等等。

    看着他们几个孩整忙里忙外的,我这个掌门人就十分欣慰。并不是我想偷懒,而是真心想给牛头岭的第二代压点担子。

    外面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采用了,羊祜生前拟制的计划,发兵二十万,分六路进攻东吴。

    其中一路主将便是王戎。他现在是晋朝的重臣,不再是昔日的吏部黄门郎。

    而大权臣贾充被任命大都督,率一支部队驻襄阳,节度诸军。伐吴之战进展顺利,不到五个月时间,便大获全胜。

    晋朝的六路大军之所以节节胜利,倒不是晋国有多强,而是东吴实在是弱爆了。

    特别是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是个不折不扣的才。

    孙皓刚登帝位,还干零人事。

    后来,孙皓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两件事上,一件是多疑残暴,肆意杀戮;另一件是穷奢极侈,耗尽国力。

    其实,在晋、吴两国开战之前,东吴的兵力还是占优的,东吴有二十三万大军,晋国仅有二十万。

    而且,东吴有长江险的地利,又是主场作战,对面还是侵略者。按道理来,时、地利、人和,这三样东吴都占了。

    可是,兵力分散的六路晋朝大军,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抵抗。沿途的大部分东吴守军,争抢着投降晋军,或者争抢着逃跑。

    当晋军离东吴国都建业还很远的时候,孙皓就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最近的一支晋国部队——王濬军投降。

    孙皓还亲自带路,领着晋军的将领,到自己的后宫爽了一把。那几晚,喝剩的美酒,都流出孙皓旧皇宫的墙外。

    到了三更半夜,还能听见吴国皇宫里“哎呀、哦耶”的喊叫声。

    事后,好多晋国将士承认,打仗都没有在吴国皇宫累,腰都快断了。

    总而言之,孙皓对待下属就像寒冬一样严酷,对待敌人就像春风一样温暖。

    北方的司马炎听闻孙皓的事迹后,感动得痛哭流涕,大喊,“此孙皓之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

    相对孙皓的残暴而言,司马炎就有点宽厚的太不像样了。当然,司马炎也只有宽厚这一点,值得肯定了。

    因为,司马炎时候得过脑膜炎,所以起名叫司马炎。他的脑子素来不太好。

    在吞并东吴后,司马炎非常高兴,就大力推行了两项国策。

    一项叫罢州郡兵。

    那一,我和师叔范剑,刚好去白叶城买内裤,就看见城里张贴的诏书,上面写着:“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郡五十人。”

    简单来,就是各地郡守必须大裁军,大郡留兵百名,郡留兵五十。当然,特别重要的军事要地除外。

    看到诏书后,我曾悄悄问师叔,“现在地方守军这么少。师叔,你我们招募一些流氓,成立一个山贼集团,揭竿而起,会不会有搞头?”

    “我们现在生活得如此滋润,好好的不当咸鱼式山贼,去拼死拼活。你年纪不了,有这个必要吗?”师叔疑惑地看着我,极力劝阻我。

    当一名山贼王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但得不到师叔的支持,我也就作罢了。

    下虽安,忘战必危。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山贼王这份职业是真的有前途的。

    后来,刘渊、石勒他们后发制人,当上山贼王,成立了很大的山贼集团,搞得声势浩大。

    如果我当时下定决心当山贼王,哪里还轮到他们。

    司马炎推行的第二项国策叫做分封诸王。

    他一共封了什么牛马王、种马王等二十七个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有大量封地,经济上独立,可以自由任命王国里的官员,发展私人武装力量。

    地方官员不但不敢管各地的诸侯王,还要拼命地拍诸王的马屁。因为,实力对比太悬殊了。

    通常来,一个大的郡守,手下就百名士兵,而一个大的诸侯国,封国之初就有五千兵力。

    但凡各地郡守脑子不进水,就应该紧紧抱住诸侯王这条又粗又香的大腿。

    因为司马炎恩泽下的亲戚,诸侯王对他的好评如潮。

    我和师叔在坊间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

    “脑膜炎这人真是太好,富贵荣华没忘记亲戚啊。”

    “脑膜炎是谁?”

    “脑膜炎就是陛下啊。”

    “嘘,你不想活了,给陛下起外号!”

    “哈,你多虑了。我们陛下是个大好人,不会因为这个而生气的。你不知道吗,大臣刘毅都敢当面骂他不如汉桓帝、汉灵帝,陛下也只是一笑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