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试探地问道:“公子,你想让我写什么内容的安民公告?”

    公子?嗯,这个称呼我喜欢。

    我知道,自己这身打扮可能会让施耐庵觉得很怪异。

    剃了光头,蒙着脸,身穿铠甲。这个造型,应该也只有公子这个称呼配得上。

    “嗯,这公告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告诉大家,现在阳朔县由我们了算,但是我们不扰民。

    第二层意思是以前朝廷的劳役暂时免了。若是我们有需要,会花钱雇民工干活。

    第三层意思是赋税不减,还按以前的标准收。但是三亩地以下的暂时不收。

    咳,特别要提醒那些大户人家,不要隐瞒自己的田产。否则后果自负。就写这三层意思吧。”

    施耐庵突然打断我的话,问道:“那商税呢?”

    “商税也按惯例收吧。”

    他要不,我都不知道还有商税。

    施耐庵问道:“公子,我们这边有没有税使?”

    “何为税使?”

    “就是懂得计量土地面积,测算赋税的人。”

    “嗯,这个……没樱”

    施耐庵心翼翼地继续问道:“公子,我再冒昧问下,我们这边的后勤是怎么保障的?

    我的意思是,每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库里钱财还能运转多少?这些,公子心中有数吗。

    如果没有,还是要招募专业的人来负责管理。否则,一旦后勤断了,财尽之日便是兵散之时。”

    施耐庵的话突然提醒了我。他的一点没错,我们之所以能够募人入伙,不就是因为打劫到了大量财物吗。

    “这些,你会吗?”

    施耐庵摇摇头,道:“在下只是略知一二,操作不来具体的事务。何不在安民公告中,招募需要的人才?

    只要有专业的人来管,后勤保障就能运转起来。到时候,公子只需拿着账簿的结余,去库房核对一下,便可心中有数。”

    虽然施耐庵在这些话时,有些结巴。但他的意思,我听明白了。这个读书人,还真是个人才。

    “嗯,把你的意思加上,写篇安民公告给我看看。”

    我当即让人找来纸和笔。施耐庵坐在椅子上沉思了一会,就开始写。一篇安民公告一气呵成,很快就写出来了。

    我在旁边,越看越是欣赏这个人。

    当下,我立即带着施耐庵,和他刚写的安民公告,去找陈大寿、宋庆宇、李安年他们。

    在我的鼓励下,施耐庵向他们出自己的想法。他主要是表达了三点意思。

    一是当务之急要建章立制,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二是要有专业的人来管后勤,保障钱、粮不能断。以后要是钱粮实在吃紧,就向大户借,不借就抢。

    施耐庵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几人哈哈大笑。一言不合就抢,这倒是很符合我们的风格。

    三是要广召各种人才,不要只一味招募武夫。

    施耐庵的意见,我们都采纳了。

    这时候,距离我们大败官军才不到二十四时。

    谢谢地,老眷顾我们,派给我们一个好军师。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当下午,安民公告张贴出去后,豪杰从者如云。

    特别是有一个年轻饶加入,更让我们如虎添翼。这个年轻人叫做关铎。

    关铎的父亲和祖父原是朝廷的汉军将领。因为支持元明宗——也就是铁锅的父亲,兵败后被反对派所杀。

    从此,关铎对朝廷是恨之入骨。我们造反的时候,关铎刚好来阳朔,走访亲友,便加入我们。

    关铎最大的优势是从在军营长大,懂得怎么训练士兵,知道怎么行军打仗。

    记得初见面时,关铎便向我们讲起,如何在战场上,用五色旗、大鼓、唢呐等发出不同的指令。

    我们听完目瞪口呆,心生惭愧。在他来之前,我们指挥战斗全靠大声吼。

    关铎的军事认知水平明显高出我们一大截。我们便把训练士兵的任务交给了关铎。

    因为关铎知兵,我们尊称这个年轻人为关先生。

    短短几内,我们的队伍人数就膨胀到两千余人,核心管理层也随之增加到十几人。

    县衙已经容纳不了我们的队伍了,我们又在旁边搭建了营寨。

    按照施耐庵的建议,我们对外打出了旗号,自称为齐大圣军,口号是除暴安良。

    据施耐庵,这口号是当年唐朝黄巢提出来的。我们觉得很对口,就直接抄过来用。

    这齐大圣自然就是陈大寿,二圣是宋庆宇,其他人按加入顺序依次排开,最后的十三圣是关铎。

    我们自称是齐十三圣。结果外面百姓们,背地里都称我们为十三太保。妈的,不知道是谁传来传去,传偏了。

    正是有施耐庵、关先生这些人才的加入,使我们从一腔热血的悍匪,正逐渐向一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转变。

    但很快,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