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刚才说得太重了一些,是吗?”

    “是。”

    “如今,我们的变法措施,各部、各省,除了湖南,有几人是真的响应?依我之见,有些身居高位,暗中作梗,阻挠变法之人,就应该杀几个。否则,我们的威信何在?”

    康有为打断谭嗣同的话,看着荣毅的背影,冷冷地说道。说完,他便朝军机处走去。谭嗣同低下头,沉默片刻,也跟在后面。

    后来的一整天时间里,谭嗣同总是有点提不起精神来。

    到了下午的时候,小春子突然把我喊到屋外去。

    “刘公公让我来问,昨天他那番话,没和康先生说吗?”

    “说了,谭大人亲口劝了康先生。”

    “哦,那好吧。”

    到了傍晚,在回去的路上,谭嗣同突然问我。

    “今天,荣大人说我们变法太急了。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我觉得他说的没错啊。”

    “我也同感。以前总觉得变法不难。洋人能够成功,难道我们就不能吗?如今看来,阻力重重。

    今天,我本来想再劝康先生几句。唉,可看他信心十足,便把话咽下去了。但愿一切,都如他所愿吧。”

    看着谭嗣同忧愁的模样,我突然有种不详的感觉。

    九月十三日,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三人早早就来到军机四卿的办公室。三人一进去,就紧闭大门。

    那时,我正在茶水间泡茶。一会,谭嗣同还特意出来,叮嘱我看好外面,如果有人接近就连敲三下门。

    整整一上午,七人都不出来,在里面商讨事情。偶尔,我还能听见争吵声,但听不清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到了下午三点多,谭嗣同从皇帝的养心殿出来后,破天荒地早走了。这是他入军机处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路上,我看他忧心忡忡的模样,忍不住问道:“怎么啦?有心事?”

    “呵,没什么。今天不是我轮值,无须待在军机处里。有些闷,想出来走走。”

    谭嗣同强颜笑道。

    自光绪皇帝开启新政以来,由于事务繁重,即便不是他轮值时间,谭嗣同通常都会主动去军机处,处理事务或起草变法诏书,直至晚上才归来。今天如此反常,必有难言之隐。

    回到谭府的寝室里,谭嗣同走来走去,终于坐到我面前,将今天的事情,向我和盘托出。

    “今天,康先生召集我们,主要是议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懋勤殿。”

    “何为懋勤殿?”

    “说白了,其实就是制度局。只不过是换了个名称,和做了一些小调整。”

    哦?

    早在之前,谭嗣同等人就起草过一个成立制度局的草案。光绪皇帝同意了,结果被慈禧太后一口否定。

    否定的原因就在于,制度局的设立,不但彻底剥夺了慈禧太后的权力,也大大削弱了光绪皇帝的权力。

    制度局共设九人,全是维新派官员,以梁启超为制度局的首席。而且,制度局将立法权和重大决策权牢牢抓在手里。

    在草案中,凡是制度性的诏书,或者是重大事项,必须由制度局起草和讨论决策。

    制度性的诏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只要制度局六人以上同意,也就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人通过后,即可送给光绪皇帝签发。

    这就意味着,制度局一旦成立,就取代军机处和内阁,成为全新的权力机构,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权力运行机制。

    在现在的权力运行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已经形成了默契。

    小事,光绪皇帝可以拍板再报给慈禧;大事,须得先给慈禧看过,光绪皇帝才能做决定。

    而军机处也只不过是按照慈禧和光绪皇帝的意思拟旨,和提出意见。

    只不过,太后也好,皇帝也罢,实在忙不过来。一些他们眼中的小事情,就基本上按军机处的意见去批复。

    自慈禧垂帘听政以来,军机处便全是后党的人,直到谭嗣同四人进入后,才略微有所改变。

    但是,军机处里依旧是后党的人居多。

    维新派想要设立制度局,来实现君臣共治的初步愿景,为下一步的筹建议院做准备,最终实现君、臣、民共治的目标。

    在维新派看来,制度局的权力比起西方的议院,还差得很远。毕竟,最终还是要靠光绪皇帝来签发,制度性的诏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才能生效。

    可是,制度局却架空了慈禧和军机处的权力。慈禧怎么可能答应。

    听谭嗣同说,当光绪皇帝将设立制度局的草案,交到慈禧手上时,引得她怒不可遏,把光绪狠狠训了一顿。

章节目录

雷老侠的回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喜欢瞎编的豆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瞎编的豆腐并收藏雷老侠的回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