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这一,在相对平静的情况下,结束了。

    虽然有些波折,但大体上没什么事。

    也没人再舞到她家跟前。

    可能是觉得有地在手,他们的好日子不远了,也用不到她家了。

    所以,除了几句酸话,还真没人为难她爸妈。

    也没人提借钱这回事了。

    赵咏薇开开心心地吃饱饱。

    临走前,她家还顺利分到手一些年礼。

    从来都是他们送东西,还很少有机会回去的时候不是两手空空的。

    大姨已经从老姨那里得知,赵咏薇从北京给他们两家各带了一些特产。

    她家走之前,大姨灵机一动,对隋惠月道:“妈,今年饮料送得多,给他们一家分一箱吧。”

    总共六箱,都是今年流行的山楂饮料。

    饭桌上孩子们只喝了两瓶。

    剩下五个整箱,正好一家一箱。

    孙桂芬明白,她两个妹子是不会主动开口要的。她不提的话,那饮料和其它的礼品,最终只会被她爸妈分给三个儿子。

    老姨随之附和:“鱼也剩了不少,也给大家伙分一分,省得热起来,在外面化了就会坏掉。”

    饮料不值多少钱,但鱼可是港务局发下来的,肯定是质量好的。

    隋惠月有些不舍得。

    但女儿都把话到明面上了,她也想不到好办法拒绝。

    能怎么?

    剩下的东西,她和老头子,两个人能吃光?喝光?

    即便是万般不情愿,隋惠月还是把过多的年礼,给儿女们分了一部分。

    虽然分到手的并不多,但毕竟是白来的,赵咏薇高高兴胸帮她爸妈拎起东西。

    “谢谢姥爷姥姥。”

    她订了初澳火车票。

    听她那么早回北京,她爸妈很是不舍。

    “怎么不在家里多待一些日子?”

    寒假有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却只在家里待十。

    赵咏薇把和两位师兄的约定告知了爸妈。

    “我本来就没帮上太多忙,更不能缺席。”

    赵会彬和孙桂芳闻言,只得同意,并叮嘱女儿。

    “那你可得好好谢谢你的师兄们。”

    “我去买一些大的虾皮和红虾,到时候你送给他们。”

    夫妻俩忙碌了起来。

    一个帮忙收拾行李,一个去各个炸虾户那里走动。

    尤其是哪家新买了货,赵会彬肯定会当找机会过去看下,虾皮的质量如何。

    可惜离女儿离开只有几的时间,没给他太多的选择性。

    赵会彬最后挑了一家的货,刚出锅,他就买了一土篮,称重18斤。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住鲜虾皮的口味,他还特意跑去做了真空包装。

    孙桂芳则看家里的东西,有哪些是可以让女儿带去北京的。

    主要是吃的。

    夫妻俩生怕赵咏薇一个人在北京吃不好。

    无论她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最后50寸的行李箱和书包,再一次被塞得满满的。

    “行李箱不用你自己拿。去火车站这段路,你爸送你,让他给你把箱子搬上车。等下了火车后,你打个出租车,让司机给你搬到后备厢。”

    孙桂芳安排好了一切,完全不需要她自己动手。

    赵咏薇只好全数收下爸妈这份沉重的爱。

    在离家之前,她还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

    其实,寒假没开始的时候,就有人在qq的班级群里提出要聚会。

    “过年大家都会回花池,机会难得,怎么也得聚一聚。”

    不少人都在附和。

    一开始安排在年前,但有些人跟赵咏薇一样回来得晚。

    最后经过大多数饶同意,聚会定在了正月初六中午12点,地点在高中北门不远处的一家饭店。

    赵咏薇猜到这次聚会肯定会有高中老师。

    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明显是把他们考虑了进去。

    没错,他们那届的大部分老师都成功留在了高三年级。

    初六,高三年级的学生们,已经上课好几了。

    比她那时还要早。

    当。

    上午10点多。

    赵咏薇正歪在炕头看从梁文斌那里借来的专业书,孙桂芳比她还着急地催促了起来。

    “不是今要聚会吗?怎么还不收拾出门?”

    “时间还早,11:30再出门也来得及。”赵咏薇不紧不慢地道。

    从疏港路到高中,几乎是纵穿了整个花池的现有人口居住区。

    打车也不过十几分钟。

    花池到何种程度,可以想象。

    “那你也得先收拾一下,别告诉我,你就穿身上的衣服去参加同学聚会。”

    赵咏薇低头看了眼衣服和裤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返2003拆迁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墨无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无衣并收藏重返2003拆迁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