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行了如许之多的路程,纵使一圈圈数车轮,亦会出错,然而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

    比如说,御道之所在!

    蛟毒再古怪,雾气再厚重,难道还能把御道变没?

    李超记得很清楚,歪脖树,正在上第二层山道之起始处。

    而大军乃是从第一层的旁道上来的,旁道就在御道之侧,距离御道不过数十丈。

    只不过三层土台乃是一层层向内收缩,又有崩毁以及草木生长等影响,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雾。

    否则此时李超直接可以看到御道之所在!

    此时他已经顾不得其他了,什么向始皇帝表达恭谨,早已经被抛之脑后。

    当务之急乃是,速速上琅琊台台顶,封锁水潭!

    是了!

    李信突然再次抬手敲了敲自己的铁盔,脸上露出懊恼之色。

    他原本还在嗤笑,此蛟虽然颇有神异,然而技止于此,居然想要依靠大雾遮蔽大军视线,来逃得生天。

    此掩耳盗铃也!

    然而此时此刻,他突然想到,恶蛟之所以行云遮蔽琅琊台,恐怕并非是想要通过遮蔽道路,让自己无法登上台顶。

    而是为了趁机逃跑!

    对,必然是如此!

    “车士何在?速速为兵车转向!”他陡然发出一声怒吼,率先开始引导驭马。而兵车后的士卒亦闻声跑过来,忙乱地开始扳动车轮。

    无数声命令从后方传来,而雾气中亦人影憧憧,有铁甲碰撞声,又有战马嘶鸣声。还有军士不知是被战车误伤,还是被战马踢飞,发出的闷哼声。

    甚至还有“哗啦”木头崩碎之声,以及军侯等呼叫军卒抬车的厉吼。

    虽然看不见,但是光听声音也知道,此时大军已然是一阵忙乱。

    兵车极为沉重,且秦时兵车车轮乃是直接安在车轴上,车体亦是直接固定在车轴上。

    不似后世,秦时车轴是不转动的,皆靠车轮转。

    此外,此时尚无转向装置,兵车转向时,纯靠硬拖硬搬。

    这导致车体行动时极为滞重,转向时更是容易损坏,掉头时直接掉下两个轮子,整个兵车直接塌下来,把士卒压在车体下,亦属平常。

    因此,兵车原地调头,乃是大忌!

    此外,此次卫尉军登台,乃是以三彻阵型。三彻就是三辆兵车并行,虽然山道甚宽,足可容得下六车并行,然而要让三车同时调头,依然极为逼仄。

    而李超此时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再次厉吼着下令:“左彻先行调头,随吾车而进,余彻缓行之!”

    秦时以右为尊,命男子行道右,女子道左,车行中间。

    不过大军皆为男子,平日里亦习惯靠右。

    且因琅琊台久已失修,土台多有崩塌,道左多山石集土,故卫尉军于山道上亦往右靠。

    此时借助左边的空地正好可以让左彻调头,至于中车以及右彻,李超已经不打算等了。

    而此时他的兵车亦已经在兵卒的努力下完成掉头,而且幸运的是没有掉轮子。

    这也是因为胡亥为主将,头彻仅有这一辆兵车,回旋余地要大得多。

    刚刚完成调头,李超就再次发出一声厉吼:“跟上吾车!”

    说着,他狠狠一抖缰绳,兵车开始向着队尾方向行驶而去。

    车轮的声音隆隆响起,一辆一辆兵车自雾气中驶出,跟在李超的头车后。当然亦有因为雾气遮蔽视线,导致两车直接撞在一起,人仰马翻的。

    不过这些皆不是大事!

    李超目光炯炯地看着道右,若不是因为兵车本身亦是拦阻恶蛟的利器,他此时甚至恨不得放弃所有兵车!

    无他,只因兵车速度实在太过缓慢,而射蛟,只需有床子弩在即可!

    他一边前行,一边继续在心里默算距离。

    李超此次登琅琊台总共带了四十辆兵车,分成三彻,加上他亲自为驭手的头车,总计十四彻,也就是十四个横列。

    而每彻之间间距八丈,全军总共百丈余四。

    而自歪脖树至御道,约八十丈,如此,李超行十彻,便必可见到御道!

    一边数彻,一边继续前行,仅仅八十丈的距离,纵使兵车前行缓慢,亦不过顷刻时间便至。

    李超直接跳下兵车,奔出几步,迫不及待地向着右侧,也就是道左看去。

    下一刻,他陡然愣在原地,全身都忍不住开始颤抖。

    原本按照计算,此时他应该已经到了御道正中央,而御道宽有十丈,便是有几分误差亦无大碍。

    然而此时此刻,他没有看到御道的影子。

    映入眼帘的,依然还是那棵歪脖树!

    “此雾,甚异也。”

    当李超在琅琊台山道上怀疑人生之时,一个恬淡的声音,于琅琊台旁的小珠山上响起。

    开口的正是赵高,他此时手持一把鹅毛扇,正坐于山顶一方席子上,海风吹拂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雨中城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中城市并收藏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