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每餐摄入食盐四铢,一天两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需要食盐七斤十两重,从中加入七左右的砒霜,其比例为四百一十七比一,便会形成慢性毒药。

    据华佗推测会损伤服用人的胃肠粘膜、可破坏血管、破坏肝脏,严重后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期限大约在三年~八年,当然也因人而异,男女老少及身体强弱状况各有不同期限。

    高句丽人每年需要一万多石精盐与粗盐,大约需要掺入二十四石的砒霜,若是高句丽贵族同时食用五石散,那毒性将加倍,并且更加不会被发现。

    甄迎想了想许久才回道“两样东西我们皆有,五石散我们三家每年会售出万余斤,至于砒霜的产量就极低了,不知侯爷需要多少?”

    赵云听罢点了点头说道“五石散我全包了,该多少钱我一分不会少你们的,价格我可以加一成,至于砒霜每年二十五石,价格也好商量!”

    甄迎疑惑的问道“君侯!我们按照购入价给您,最多加点人工运费,那一年也要十几万贯,不知侯爷要销往何处,我们会知会一下上家,使他控制五石散销往的去处!”

    赵云没有想到,这竟然还有市场保护,笑了笑说道“高句丽!你们能让张逸控制销往高句丽与幽州的五石散吗?什么上家?谁不知道就常山国丞张逸张大人!”

    甄迎摇了摇头说道“不是张国丞一人而已,如今常山的国相、国尉等人皆有股份!当然君侯要控制这两个地方的五石散,完全没有问题,十几万贯的订单,你有这种资格!”

    赵云听罢很是吃惊,显然常山国众官吏皆已沦陷其中,他们为了钱,已经忘了什么是人性与良心。

    四月赵云带上了聂辽与周函及一千名卫营士卒,从路陆前往?邯县,去给自己的舅父刘革打打气。

    刘革在?邯县已经烧炼玻璃许久,但仍没有制炼出所谓玻璃,虽然有陶瓷烧号制技术与青铜铁器冶铸技术为基础,但还是隔行如隔山。

    刘革利用一些石英石,加入了如硝碱、硝石、草木灰等助剂,烧制出了大量的废物,外观与玻璃有些相似,表面附有少量的玻璃态物质,但是内部还是有未熔融的杂质,看上去像是青色的小石子。

    赵云看见了,马上就认了出来,这不是玻璃而是釉砂,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釉砂制品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后世称为钾钙硅酸盐玻璃,显然刘革使用的是传统的炼制方法。

    东汉以后,这种釉砂不再盛行,因为罗马玻璃和萨珊王朝制造的玻璃器皿,大量涌入中原,被称为琉琳,倍受世家贵族们的追捧,比之釉砂的暗淡,琉琳更加的透明和有光泽,同时也被东汉所自制的,高铅硅酸盐玻璃所替代,与外来的琉琳成为主流。

    望着泄了气的舅父说道“舅父!大可不必气馁,这些都是釉砂,直接送到浑弥县叫姨父给陶碗陶盆上釉,其实也算是一种成功!\\\"

    刘革听虽瞬间改变了脸色说道“舅舅没用!炼不出玻璃,在釉砂有些用处,否则舅舅真是没脸见人了!”

    赵云安慰刘革说道“玻璃怎么制炼,其实谁也不懂,何况釉砂能使陶器增加价值,外甥希望舅父能继续制炼釉砂,将来给瓦片也上釉砂,如果釉面有色彩,那也是一项不错的产业。”

    釉砂也可以为陶制品与瓷器品上釉,甚至发展成了各种颜色的彩釉,瓷器兴于隋唐,唐三彩的名声,自然是不用多讲了。

    若是没有釉砂的作用,也是一件苍白无色,没有艺术感的器皿,何来的唐三彩、青花等等瓷器的盛名。

    釉砂虽然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但是真有彩色的运用起来,还是隋唐时期,此时正值汉末乱世,研究彩釉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必竟能弄出这些东西的,都是王朝的鼎盛时期。

    不过赵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反正乐浪偏安东北,只要自己活着,兴旺强大自不在话下。

    刘革听罢顿时毛骨悚然,他突然抓住外甥赵云的手说道“云儿讲的没有错,我烧制了多时,也常试用加入其他矿石,炼出来虽然都是釉砂,但是他们的颜色各异,好在我有记录下来,哈哈!彩釉这条路可行啊!”

    赵云见舅舅讲的有点入神,便正色的说道“舅父!既然你有纪录,彩釉这件事就交给您的徒弟去弄!您还是得继续炼造玻璃!”

    刘革甩开了赵云的手喊道“舅父弄不出来玻璃,真的是没有一点办法,还是让我继续炼造彩釉!”

    赵云笑盈盈的说道“舅父!你试试用沙子炼玻璃看看!”

    刘革摇了摇头说道“试过了!你之前不是就讲过,没有用那沙子就是小石子,根本炼不开的!”

    赵云想了想说道“您用什么温度炼的,有加入其他的东西!”

    刘革不加思索的说道“用烧炼釉砂的方式,也加入硝碱、硝石、草木灰!”

    赵云沉思了一下说道“你试一试用冶炼铜铁方式,什么也不要加,就光炼沙子!”

    赵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炼釉砂的温度不会超过千度,而沙子需要一千七百度的光温才能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见龙定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神哥废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神哥废柴并收藏见龙定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