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繁华深处,有一所高档酒肆——汾曲楼。

    汾曲楼的名字来自《诗经·魏风·汾沮洳》中“彼汾一曲,言采其藚”。汾曲,意思就是汾水弯弯。

    更重要的是,此处是魏国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云集之地,常常左右着安邑的潮流风向,流传着诸侯的高端传奇。

    公子缓的车马将俱酒载到了汾曲楼下,俱酒下车一看,好一座繁华楼阁!

    汾曲楼三层木建筑,飞檐挑角、雕栏画栋、精致繁复、光鲜富丽,与魏国的大国气度非常契合。

    此刻的汾曲楼灯火辉煌,亮如白昼;窗牖焕明,器物生辉;往来穿梭,非富即贵;喧嚣之意腾腾,丝竹之声隐隐,好一派纸醉金迷的奢靡风光。

    公子缓的酒局设在最顶层的雅座之中,传说在天气晴好之日,站此楼不仅可以观赏安邑城全貌,更特别的是可远观河东盐池风光。

    河东盐池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独特的七彩景致,或红或紫、或绿或靛,或橙或黄,色彩斑斓,姹紫嫣红,格外美丽。

    公子缓亲自将俱酒迎入席间,二人互相见礼之后,公子缓又为其介绍了席间作陪的部分官员、公室贵胄。之后宾主分席而坐,饮酒尽欢。

    三献三酬之后,宴席的规定礼仪就告一段落。一队歌女薄施粉黛、轻着罗绮步入场,接下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

    一排舞伎在场中轻甩水袖,曼妙起舞。其中一位在乐器的伴奏之下,咿咿呀呀地吟唱起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唱毕,众人齐声喝采,共饮一杯。

    公子缓面色潮红,兴致正浓,于是发出倡议:“今夜良宵,诗以咏志。二三子,切莫辜负了美酒佳期,吾等应当赋诗而歌,畅怀而饮啊!”

    先秦之时,赋诗作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宾主双方表达志向的一种常用方式

    实在不会赋诗的,也可以吟诵《诗经》中的名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在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赋诗言志为血腥的政治斗争蒙上了一层文质彬彬的温柔色彩,的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观!

    一位大夫借着酒劲,应声而起:“臣咏《嘉乐》一首,以为公子贺!”

    说毕,以手击几作为节拍,摇头晃脑地哼唱起来:

    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这是《诗经·大雅》中的一首,内容是臣子为君主歌功颂德的。大夫借此诗来表达自己对公子缓的崇敬之情,是一首标准的彩虹诗。

    魏缓听罢,心情大悦,带头击掌,高喝一声:“彩!”

    众人齐声附和,高声喝彩,并一起举爵,共饮一爵。

    一位校尉起身道:“公子,臣赋诗一首,请各位指教。”

    击鼓锵锵,戈矛所向;

    王师阗阗,君子鹰扬。

    牧马萧萧,兵甲所耀;

    王师恢恢,君子虎豹。

    旌旗采采,众志所忾;

    王师肃肃,君子胡不还?

    这是一首自创的歌颂勇士的诗歌,在尚武的魏侯击的影响下,魏人战斗意志非常刚强,故而此诗一出,当场一片喝彩!

    公子缓更是高声道:“好诗,好诗,二三子,当饮三爵!”于是众人一齐饮了三爵。

    一位魏氏公族起身赋诗一首:

    兰舟出水兮,凝睇远望;

    不见良人兮,思之神伤。

    画栋飞云兮,启唇休唱;

    不见良人兮,声遏气惶。

    鲛鮹透湿兮,静夜倚窗;

    不见良人兮,唯恨月霜。

    双莲并蒂兮,鹊之畺畺;

    不见良人兮,行止彷徨。

    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诉说相思之苦的诗歌。将女子思念爱人的忧伤与难过,写得丝丝入扣,感人肺腑。

    以夫妻感情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在古人写的诗中,许多借用这种闺体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比如唐诗中着名的《近试上张水部 》,作者朱庆馀用一位新娘子的口吻写下了“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达了自己对科举考试的忐忑之情。

    再比如中唐时,割据藩镇的李师道欲图收买张籍,张便作了《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用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立场坚定的拒绝了李师道的拉拢。

    这位公族以女子思念良人的口吻写下这首诗,就是婉转地体现了自己不受魏侯重视的境遇,表达了自己欲为国家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