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将军荀欣集中了绝对优势兵力,对突入城中的联军进行剿杀。

    联军未能按预定计划,控制住西门。因为瓮城的千斤闸落下之后,内外通道已经被堵死,尽管翟徒疯了似的在城外发起进攻,但变突袭为强攻,这种战术方式的突然改变,往往是兵家大忌。

    即使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对邯郸这种坚城的进攻,也是非常困难的,何况是月黑风高、临时转变战术的情况下呢?

    联军的攻势很快就被赵军打了下去,为了保全实力,翟徒只好下令撤军,虽然损失了三千兵卒,好在是三国联军,对武卒来说这点损失也还能接受。

    卫国校尉全凭着一腔热血在冲锋,什么战术、战略的都是一脑袋浆糊,毕竟卫国已经多年没打仗了。在他的指挥下,整个前军的混乱可想而知。

    卫国校尉没有投降,最终被乱箭射成了刺猬。他是缺乏指挥才能和作战经验,但他不缺作为军人的血性和勇气。

    只有一千魏武卒自成体系,顽强地向着城头冲锋,他们深知占据城门、占据制高点对生存的重要性。

    在赵军山呼海啸般“降者不杀”的呼喊声中,卫军直接躺平了,卫军本来是就是来打酱油的。

    韩军在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之后,眼见城门被封,实力对比悬殊,也放弃了抵抗。毕竟同属三晋,说不定还有老乡,很容易就沟通好了。

    只剩下魏武卒悍不畏死、拼力抵抗,并且三五成群,越来越抱团,形成数个圆形战阵,背靠背抵挡着赵军的进攻。

    荀欣见了魏武卒的表现,不由得心中暗叹,吴起练兵果然有一套!

    荀欣下令,赵军将魏武卒分割成若干段,然后远远围死,不再冒死进攻,而是拉开距离,开始喊话劝降。

    三晋原是一家,文化相同、乡音相近,一番攻心下来,残留的魏军武卒也放弃了抵抗。赵军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设伏。

    在起火现场,徐越利用一堆废旧的木材树枝等,玩了一回“篝火戏暗子”,在现场附近抓获了蠢蠢欲动的多名可疑人。

    并通过严刑拷打加上适当株连,严厉打击了赵朝在城中的暗子,和同情赵朝的部分势力,并在第二日将他们的首级挂上了城头。

    徐越原想诱惑赵朝进城,一次性解决这个祸害。在抓获的联军中,确实也得到了赵朝曾随军进攻的信息,但对所有俘虏和死尸进行了数遍筛查,仍然没有发现赵朝的踪迹。

    天色大亮的时候,赵朝拖着长长的血迹,手脚并用地爬回了联军大营。

    在进城的最后时刻,赵朝忽然有一种不祥感。三千军队不是小数,但入城之后却迟迟没有控制住瓮城,这很不正常。

    在千斤闸落下的瞬间,一波箭雨从城头直泄而下,尽管赵朝手持圆盾,仍身中多箭,特别是双腿,几乎被利箭生生地穿透了。电光石火之间,赵朝一头栽进了护城河。

    有野心的人求生欲都很强,赵朝活了下来。

    翟徒心中充满了对赵朝的鄙夷,若不是这个竖子头脑发热,何至于造成此次损失?幸亏自己耍了个小心眼,才没有伤及魏武卒主力。

    翟徒一边命令医官为赵朝医伤,并将其向邺城转移。一边命令工匠加紧攻城器械的打造,准备开展硬碰硬的攻城战。

    同时亲笔书写了一封军札,命人加急送往安邑,禀报魏侯。札中详细奏报了试探性攻城失败的消息,并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公子朝。

    经过数日的加紧施工,一批大型的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就绪。

    八十五架炮车。此类炮车主要抛掷石弹和火弹,通过一根长长的力臂,由数十人一起拖拽绳子发力,其威力尽管不容小觑,但与后世的回回炮却不可同日而语。

    一百五十架云梯车。云梯车有别于简陋的云梯,简易云梯是一根长木,中间穿插木棍,形成阶梯。而云梯车则是在底部建有固定装置,云梯也是更易攀登的常规梯子。云梯车底部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面对高大的城墙,还可进行折叠和升降。

    十台井阑。井阑是一种高数丈的大型攻城武器,居然是提倡非攻的墨子发明的。简单说就是一个可移动的箭楼,底下安上滑轮,井阑居高临下移动射击城楼上的守军。

    六十架渡濠车,用于渡过宽阔的护城河。

    另外还要若干木幔车、撞车等。单兵防护器具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攻城的石弹、油脂和火弹为一次大型的攻城战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战国的清晨来得早,随着一阵密集的鼓角声,魏、韩、卫三国联军有序步出军营,簇拥着高大井阑缓缓向前移动,直到到达赵军射程距离。

    翟徒一声令下,八十五架炮车推出队列,士卒装好石弹、火弹,鼓声一响,漫天石弹、火弹划破晴空,带着滚滚浓烟砸向邯郸!

    赵军在城墙上支起牛皮幔、麻布幔、木幔进行阻挡与缓冲,石弹击在遮挡的皮幔之上,冲击力大大放缓,减少了对城头人员的杀伤力。

    一部分石弹砸在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封少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封少水并收藏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